感怀先贤精神播种奋斗理想

时间:2021-09-27浏览:357


四天里,我重温了浙江大学西迁办学的那段难忘的烽火岁月,曾经仅仅停留在校史馆橱窗中的一幕幕画卷变得鲜活起来。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文军长征的艰辛艰险,体会到了我们当下良好教学环境的来之不易,领悟到了以竺可桢老校长为代表的浙大先辈们秉持求是校训,为国为民的崇高精神,心中涌起追随我校先贤向更高目标进发的强大使命感与责任感。

在学习探访西迁足迹的过程中,有三点精神使我深受感动:一是老一辈浙大人坚持办学、坚强不屈的精神;二是老一辈浙大人求是笃行、探索真理的精神;三是老一辈浙大人守护文脉、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

西迁办学期间的两件事使我感触很深,第一件事是浙大师生协助浙江省转移四库全书。浙大师生辗转五省,将四库全书安全运抵贵阳并妥善保管,使这一灿烂的文化瑰宝免于战火的摧残。第二件事是浙大学子在泰和期间为当地人民开办学校、开垦农田、推广农业技术、修筑大堤,他们为当地人民抵御洪水灾害、发展农业生产、促进教育发展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竺老校长在《求是精神与牺牲精神》中有言:

所谓求是,不仅限为埋头读书或是实验室做实验。求是的路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单是博学审问还不够……既能把是非得失了然于心,然后尽吾力以行之。西迁路上的老一辈浙大学子心怀家国天下,心怀这个国家的历史与未来,秉持着竺老校长的这些教导,在潜心科研学习的同时走出书斋,走向社会,肩负起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份子守护历史文脉的责任,践行自己作为中华儿女一份子与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使命,这种精神值得我一生学习。

尽管我本科在浙大生活学习过四年,但当时懵懂的我还未能像今天这样对西迁精神有这样深刻的感受。当前,作为一名浙大教师,重返浙大校园也意味着再次接受求是、创新校训以及西迁精神的洗礼与指引。这片土地滋养着浙大人,也期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反哺。

我是一名农林经济管理学者,此次湄潭学习,不仅是一次探寻西迁文脉,感受西迁历史的机会,也是一次走出书斋,走向原野的机会。湄潭是浙大在祖国西部一颗闪耀的星,更是我国在脱贫攻坚后走向乡村振兴,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必须点亮的一颗星,在这片土地上,有太多的问题值得我们研究,有太多的事情值得我们去参与,有太多的责任值得我们去肩负。湄潭既是浙大文脉的节点,也是连接现实发展问题的节点,对于我们浙大人,尤其是致力于研究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路径的我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默默地感谢西迁办学之路上的前辈们,默默感谢湄潭的父老乡亲,默默地许下心中的诺言:一定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求是创新,努力奋进!

(龚斌磊 公共管理学院社会科学研究院专聘院长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