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导师

时间:2021-09-30浏览:295


 

敖鸣

1980年,在三线当了十二年技术员的我被录取为导师王启东教授的研究生,从事储氢材料的研究。当时,王先生是浙江大学副校长、材料系主任,还兼有许多社会工作。

修读完课程以后,他和我讨论了论文方向,研发用于燃氢汽车的镁基储氢合金。为了了解镁基储氢合金研究的最新动态,他带着我一起在图书馆查阅美国化学学会出版的化学文摘

ChemicalAbstracts)。那时国内没有个人计算机,更不用说使用搜索软件了。

先生教了我他检索文献所用的方法,一周下来我有了几百张检索卡片。当时,论文出版3-5个月后,摘要才可能出现在化学文摘上。而国内的化学文摘影印本和我们见面,往往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了。

王先生通过他在海外的广泛联系把一些重要的文章直接要过来给我阅读。这使我们的研究能够跟上世界同行。这些卡片引用的文献读完,研究的路线也明确了。在先生的建议下,我写了一个全面详尽的综述,成为论文的重要部分。这本二百页的论文,放在实验室里,成了后来研究生的参考资料。

1984年,王先生在多伦多第五届世界氢能大会上宣读这篇根据学位论文改写的文章并被评为优秀论文。在准备寄往学报发表的稿件上,我把先生的名字放在首位。他看了以后,却把我放在第一位,并写下我们处今后形成制度,谁做实验,谁写文章,谁的名字放在的一个,指导者放在后面为好。先生提携学生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后来我和先生共同发表的许多文章,都按这种顺序来署名。这对后来我在科研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1985年先生承接了国家七五计划科技攻关项目,用金属氢化物将合成氨化肥厂排放废气中的氢气加以分离、提纯,固体化储运到浮法玻璃厂使用。受先生的信任,我有机会担任了现场安装、试验、运行和技术总结的工作,带着助手奔波在良渚化肥厂和杭州玻璃厂之间。经过五年的工作,该项目通过国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先生亲自到现场视察,当他看到玻璃产品质量报告为优良以后,非常高兴,对我的贡献给予很高的评价。中央电视台在晚间新闻播放了这个项目,科技日报和浙江日报也都详细报道了这个成果,从而引起了工业界强烈的反应,纷纷要求进行合作。为此,先生创建了东方氢化物工程公司,将新技术转化成生产力。

1998年王先生在杭州主持国际氢化物会议。我带去了一篇关于超合金氢脆的文章。他非常仔细的审阅了稿件,而且做了标记,提了很多有兴趣的问题。他邀请我做一个报告谈谈我在美国不同方向上的研究。他是我的导师,但是专注地听我讲,并且记录和提问,他的虚怀若谷使我非常感动。王先生总是关注着世界同行的研究进展,只要有人来到中国,他都要安排演讲进行学术交流,所以他有广博的视野,前瞻的目光和广泛的学术网络联系。

2003年,先生应邀在波士顿材料研究学会(MRS)年会作中国的氢能研究项目的报告。我也在会上宣读论文,不期而遇,师生午餐共叙,喜融洽洽。一晃十六年过去了,这些美好的记忆还留在我的心中。

先生驾鹤西去,唯师恩难忘。其治学之严谨,胸怀之宏大,育人之敦厚,莫不为晚学之师表也。

(本文作者为王启东先生第三届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