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展览,看思想流动

时间:2023-03-31浏览:105


学生记者 张淇 沈含慧

“Zine! Zine! Zine!流动的思想!探寻或云或水的流动意向,汇聚关于媒介的奇思妙想。这几天,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传播思想史》课程的师生们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

什么是“Zine”?它通常指发行量小于1000的自由出版物,追溯到上世纪,它是朋克运动诞生、亚文化兴起的产物,因其带有极大的创作自由度和个?视角,加上其丰富的形式和较低的创作门槛,Zine成为个人和小众圈层进行表达的选择媒介。展览“Zine!Zine!Zine!流动的思想的展品,就是同学们创作的各类独立出版物,展现了自己对流动与媒介的思考。

这场展览的作品都来自《传播思想史》的课程期末作业,有手工制作的精美书籍,有充满惊喜的暗箱盲盒,还有形态多样的工艺作品……媒介为中心,展览的内容缤纷多彩。在一件件展品中,同学们将课堂中学到的媒介知识与自己的创意想法结合起来,或展示以个体回忆为内容的最亲密的媒介,或是最想追随或是挑战的传播思想,或讲述最难以忘怀的媒介故事,或畅享最想实现的未来媒介世界……授课老师肖剑是本次展览的主策划,她说道:我希望此次创新的作业形式能激发出学生自身的才能,挖掘出他们身上潜藏的闪光点。

 

流动:感受媒介的变幻

万物皆流,无物常驻,媒介也并非一成不变。步入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螺旋型的竹制装置。韧性极好的竹篾行云流水般环绕着中央的竹筒,上面用圆珠笔手写着各种形态的汉字——这就是作品《流淌的竹》。

该装置的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传播媒介竹简,而写字的圆珠笔则是我们现在的书写媒介之一。装置想要诠释的,正是自然与人的结合,古代与现代的交互,用流淌的竹,记载流动的思想。创作者2021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本科生张玉芳如是说。

除了竹简,现场还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媒介形式:瓦楞板、洗涤布、树叶、陶瓷、镜子、锡纸……“看完展览,我才意识到竟然有那么多形式多样的记载媒介!观展的同学们感慨颇深。

为思想而艺术!与绝大多数艺术展的远观不同,“Zine! Zine! Zine!”鼓励观众近距离观看甚至触碰展品。只有戴上才能发现里面别有天地的头套、铺在桌上欢迎同学肆意涂抹的画布……“快看,这本书居然是镜子做的!有同学翻开一本名为《无尽之境》的书籍,里面除了简单的装饰,还有一面镜子映照出了阅者的面容——你是读者,也是作者,你是观展人,也是创作人。

在现场,展览主办方还特意开展了晒个空气蓝染工作坊活动。蓝晒法,又叫蓝图晒印法,是一种实用的铁盐摄影工艺。活动中,同学们在策展助理李雅宁的指导下,亲手在白色帆布袋上印上了花纹独特的艺术图案。蓝晒也是一种记录的形式,属于媒介的一种。我们希望通过蓝晒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媒介的多样性。李雅宁介绍说。

 

交互:揭秘背后的玄机

一艘由玩具熊、烧杯、瓶盖、镜子、水滴角、镭射纸和折纸帆船组成的元媒介之船吸引了很多观展同学的注意力。这艘船的灵感来自忒休斯之船创作者2021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本科生柳松婷向同学们介绍她的灵感。每一种旧媒介都是新媒介的内容。旧媒介属于新媒体不能分割的有机部分,然后元媒介会替代和整合下一级媒介的媒介,本质上是对原初符号文本的再媒介化,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看到媒介和忒修斯之船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和流动性。

除了体现媒介的流动性,柳松婷还希望这个作品给观众带来给多的启迪和思考:更换了所有零件的船还是当初的那艘船吗?现在的你,还是刚才看到作品之前的你吗?同学们围着这艘精致的小船,彼此探讨、交换意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参观展览的过程,就像是一段思考、分享、探索和表达的旅程。有同学感慨地说。

展览现场的另一侧,一个坐便器和厕纸的展品引起了围观,这个作品的主题是《手机、移动智能媒介与卷纸》。坐便器的旁边,有一卷长长的厕纸,上面画着卡通图案,长长地拖在地上,而这卷厕纸就是创作者2021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本科生金昕峣的zine

坐在坐便器上,时间的流速可以快到难以想象!因为手机而花好几倍时间上厕所的现象已经相当常见。现在,手机就像是上厕所必备的一卷卷纸。金昕峣为同学们揭秘了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他花了整整一个星期去制作这卷与手机相关的厕纸。某一天,他突然惊觉,在这过程中,自己竟然完全将手机丢到了脑后。这就像一个首尾呼应的圆,我在做着关于手机和迷恋的zine,然后发现了逃离这个数字世界的缺口。

展览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参与。同学们将自己的展品送至现场,而我根据他们的作品特点选择合适的摆放位置。大家齐心协力,花费了整个下午精心布置,通过不断摆放调整,最终营造出了现在错落有致的展览氛围。肖剑说。

当一件件充满创意与想象的作品呈现在眼前,所有人都惊喜不已。课堂里讲解的媒介思想在展览的现场瞬间变得活泼生动,它们不再是印在课本里一成不变的知识点,而是流淌在观众之间美妙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