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宇丹 学生记者 谢春红

早晨天刚刚亮,她就已经起床,简单地梳洗后,便从玉泉校区的求是村出发,开车前往紫金港校区。紫金港的田径场,一直是她每天的第一站。四年来,她在这片操场和同学们相约晨跑,四季如是。

她就是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空间结构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导师韦娟芳。学生亲热地称呼她为“韦妈班班”。自2015年担任班主任以来,她一直坚持自费鼓励同学们进行晨练,并且亲自参与到同学们的晨练队伍之中来。为了培养自己研究生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最近韦老师把自己的研究生也动员起来参加晨跑的组织管理工作。

有时候早上下雨我也会过来,因为万一雨要是停了呢,学生们要是过来,还是要继续跑的。过去的四年,韦娟芳风雨无阻。

晨跑的时间定在早上六点半到七点,加入的第一个学期里,女生跑三圈,男生跑五圈。到了第二个学期,根据个人的状况,一般会比之前再多加一圈。“天气好的时候人多一些,能有二三十个,天气一冷的话,坚持的人就少一些。”为了激励更多的同学能够参与并坚持下来,除了以身作则,韦娟芳还想了很多方法。

韦娟芳有好几个晨跑群,包括以建筑工程学院学生为主的“正直的致远之路”和加入陕西招生组之后建立的“陕西晨跑群”。每天晨跑结束后都会有负责签到的同学上传一张当日的签到图。而负责签到的同学则是每两周轮换一位。“签到制度,不仅为了准确记录大家的参与度,也可以督促负责签到的同学早起,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

签到每两周统计一次,韦娟芳会给每一个参与的同学发一些水果、零食之类的小奖励。每个月底还会评出一二三等奖。出于鼓励的原则,每个星期参与晨跑2次及以上的同学都可以获得奖励。每份小奖品可能就十几二十块,东西不贵,主要是能给同学们补充一些维生素。

除了定期的奖励,韦娟芳也会时不时的给同学们一些小惊喜。“很多时候都不是专门准备的,也许是头一天在水果店看到了应季水果,也许是逛超市看到了好吃的饼干,然后就会买上一大袋,第二天早上带给同学们。

从作为班主任带着自己班的学生跑,到邀请陕西籍的同学加入,再到欢迎建工学院所有感兴趣的同学一起参加,四年之间跟韦娟芳一起跑过步的学生超过240人。

这四年来,韦娟芳的自费激励晨跑计划从来都没中断过。但是在她看来,这“自费”其实不算是自费。

她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做本科生班主任、博士生德育导师、结构大赛指导老师都有补贴或者奖励,去年陕西省招生组还给我评了一个‘先进个人’,七七八八加起来差不多够给学生买水果和零食了,即使不够自己补点也承担得起。而且这些钱都是因为指导学生而得到的,返回到他们的身上也是应该的。”

想必韦娟芳一定是位跑步健将了?这个看似肯定的问题却有否定答案。现在能够慢跑四五圈的她,在四年前甚至跑不完一圈。带着大家跑步一开始只是韦娟芳拉近与学生距离的方法。从学习情况到生活困难,从专业迷茫到情感困惑,她会一边跑,一边和同学聊天。“那段时间每天晨跑的时候,韦老师都会和我聊心,之后还会给我推荐各种相关的资料和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帮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来自陕西晨跑群里的2017级本科生何百哲,大一时在科研方面遇到了挫折,当时引领他拨云见日、走出迷茫的正是韦娟芳。统一的步伐,慢慢累积成坚固的信任。跑完之后,她又会和同学们一起去食堂吃饭,边吃边聊。相处久了,距离也就慢慢拉近了。

跑步之余,韦娟芳喜欢给同学们拍照,然后精心制作成音乐相册。“这个小伙子特别优秀,足球也踢得特别好;这个已经保研了;这个是我们的班长;这个孩子是西藏来的,特别努力……”展示音乐相册的时候,韦娟芳满眼都是疼爱和骄傲。她说,这一个个孩子代表着一个个家庭的希望,每个都要关注到,一个都不能少。

而她说的关注,不只限于督促学生锻炼身体,也在于勉励学生勤奋学习、提前筹划。学习资料汇总、优秀学长经验、选课的原则和技巧、职业生涯规划、竞赛准备经验……在韦娟芳作群主的QQ群里有各式各样的宝贝。她还特别喜欢给学生写信,一封信从5005000字:《给大一新生的一封信》《大二第一封信》《大二期中的一封信》《给1504班的第一封信》《给1504班的第二封信》《给1504班的第三封信》《关于平时认真做作业的重要性》《优秀是一种习惯》……

韦娟芳还经常走访学生的寝室。韦妈经常来寝室,基本上一周一次,和同学们聊聊生活和学习上的事情,”2015级建筑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孙浩淞告诉我们,遇到早起有困难的同学,她还会存下电话号码,每天打电话过来叫他起床。

在韦娟芳看来,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力量。于是,她时时刻刻把学生放在心上,把学生的事事都放在心上。在浙大的四年时光里,紫金港操场记录下她的坚持,云峰学园记录下她的温暖,她就是学生口中令人爱戴的“韦妈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