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浙江大学医德医风奖评选办法(2015年11月修订)》精神,学校继续组织2016年度浙江大学医德医风奖评选。参评单位包括7家附属医院和校医院,评选对象为从事临床医疗工作10年以上,且在参评单位工作5年以上的医生和护士。2016年的评选工作于10月底正式启动,12月结束。快来看看,这些人中有没有你熟悉的好医生、好护士(排名以姓氏笔画为序)。

    2016年度“浙江大学好医生”获得者(按姓氏笔画):严敏、吴加国、何荣环、陈志敏、金洁

严敏 附属第二医院麻醉手术部,教授、主任医师
    为患者,她曾10小时不下手术台;当老师,她“严”师出高徒;搞科研,她开创多项全国之先。
  她就是浙医二院麻醉手术部主任严敏。2011年的一个晚上,手术室送来一个严重复合外伤、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因左髂动脉破裂,压迫的纱布根本无法移除,厚厚的浸满血液,患者神志模糊,血压已几乎测不出来,危在旦夕。闻讯从家中赶来的严敏快速评估之后,当机立断给患者实施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成功阻断肾动脉以及远腹主动脉,给手术医师创造手术条件,最后成功挽救该名患者。迄今,该技术已成功救治数十名严重复合伤、髂血管破裂、大出血的危重患者,在全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被誉为“生命禁区的挑战”,填补了严重急诊创伤救治的空白。
  麻醉手术部是医院最大的公共服务平台,与绝大部分临床一线科室,尤其是所有的外科科室及介入部门有着紧密的联系。
  作为麻醉手术部的负责人,为医院的飞速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她积极倡导无痛医院的建立,推动围术期血液保护工程,推进“无血外科”进程;探索围术期器官保护方法,全力救治疑难危重症患者;推动日间手术的快速发展,目前浙医二院已成为浙江省唯一的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会员单位;创建全国规模最大的一站式内镜中心,先进的管理模式以及流程设计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

吴加国 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从医20余年,他凭着精湛高超的医术、严谨务实的态度和仁慈善良的心,赢得了广大患者的感激与赞誉。其中,冬日里一份来自大山深处的特殊感谢礼物,令人印象深刻。
  那天,杭城阴雨绵绵。邵逸夫医院行政楼的大门被一位大爷推开,“对不起,打扰你们了,我是来给医生送感谢礼物的……”打开包裹,是一块精致的牌匾,上面写着:有幸沐浴邵医人风采、吴加国医师―――高超医术解我治疗难题,医德风范保我安全康复。大爷姓徐,79岁,安吉人。一个月前发现回盲部有个肿块,当地医生说手术难度大,也许要第二次手术。正当徐大爷灰心的时候,吴加国医生冒着风险收治了他。
  “看到吴医生的第一眼,就觉得这个医生非常亲切,没有一点架子。”“我住院后,吴医生每天来查房,每次都非常耐心。手术前一晚,他亲自过来和我谈话,把手术的每一个步骤都用笔画在纸上仔细解释给我听,直到我明白。那一晚,我睡得很踏实,一点都不担心。”
  手术很顺利。临走前,徐大爷想送点小礼物却被婉拒。于是,他决定亲手制作这份特别的礼物。自己设计、排版,头一天晚上装裱好,第二天凌晨4点就从山里冒着大雪出来,一路颠簸了5个多钟头,终于把牌匾送到医院。

何荣环 附属妇产科医院生殖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援疆已一年有余,然而援疆出发时的情景却依稀如昨日。援疆是何荣环引以为豪的选择,但也是她今生做出的最艰难的决择。
  一边是年幼的孩子,一边是祖国的召唤和神圣的使命。短暂的悲伤、犹豫后,何荣环最终选择了后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光荣任务!
  何荣环之所以能如此做,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有一个永远支持她的家。当何荣环向爱人说出自己的决定时,同样是医生的他没有丝毫的惊讶,在安慰、鼓励何荣环的同时,毅然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何荣环说:“我看得出这个与我朝夕相处十余年的枕边人早已看穿我的心思,更让我无比感动的是他已做好既当爹又当妈的心理准备……”
  送行那天,丈夫为何荣环默默收拾行囊,何荣环说她分明看到丈夫的泪水落在自己的行李箱上,又不动声色地轻轻拭去,好像在拭去对何荣环的牵挂和不舍。

陈志敏 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教授、主任医师
    陈志敏挽救了许多危重患儿的生命,也让许多疑难及误诊病例得以明确诊断。有一天晚上九点多,他在病房巡视时无意中发现一个住院的孩子剧烈咳嗽,他立即对患儿进行了详细检查。他了解到,这个十岁的小女孩已剧烈咳嗽1个多月了,尽管当时入院前胸片检查提示正常,他却觉得没那么简单。
  他要孩子立即进行急诊CT检查,果不其然,急诊CT结果与他设想的结果一致,孩子淋巴结已开始压迫气管了。随后,他紧急为孩子进行了手术,挽救了患儿生命。
  他严谨的学风和精湛的业务技术得到了国内同行的高度赞赏,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全科学组副组长;呼吸学组学术委员会成员;全国儿童支气管镜协作组副组长;全国儿童哮喘协作组副组长;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儿童用药组专家、卫生部小儿呼吸内镜诊治专家组成员;浙江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副组长。

金洁 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教授、主任医师
    从医33年的她年近花甲,却依然兢兢业业奔波在临床一线。从医学生时代,她就是大家眼里的“学霸”;工作以后,她更是选择了那时被认为最难攻克的“血癌”,并在这里做出国际瞩目的贡献。她的手机相册里,珍藏着许多照片,那是她的“金粉”患者们发来的近照,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是一个生命与死神较量的故事,那一张张绽放笑容的脸庞,是她作为医者最大的欣慰。
  在金洁的手机里保存着一名叫斯嘉(化名)的女孩照片。眼前青春阳光的少女与当时面容憔悴危在旦夕的她判若两人。十一岁的小斯嘉从小就被诊断患有“先天性肝纤维化”。迁延不愈的腹水,如影相随的感染,伴随了她整个童年。十岁的时候,小斯嘉终于等来了肝移植手术。然而2015年1月,移植术后四个月,小斯嘉突然出现大便出血不止,肠镜提示斯嘉的肠粘膜多发溃疡,如千疮百孔。金洁教授会诊后为她悉心制定了治疗方案。由于她年纪尚小,肝移植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会导致免疫力低下,给予常规化疗风险极大。为保证疗效并尽可能减轻副作用,金教授设计了专门的方案。经过治疗,小斯嘉的消化道出血逐渐停止,2月后再次复查肠镜,除了横结肠遗留一处疤痕溃疡,其余粘膜都已正常。

    2016年度“浙江大学好护士”获得者(按姓氏笔画):金静芬、赵雪红、胡宏鸯、徐凌燕、盛洁华

金静芬 附属第二医院护理部,主任护师
    当现代人还在抱怨早起的瞬间是种痛苦折磨的时候,你是否想过,有人大半辈子都在随叫即醒中度过,时刻奔赴临危受命的人生。无论是在她34年护理生涯的急诊一线,还是在护理部任职,心中的责任、肩上的担子从不因岗位的变动而改变。
  2004年,云娜台风来袭,狂风骤雨。晚上10点多了,突然接到急诊室来电,说将有20多名伤员送来,金静芬迅速穿衣,冲出家门。凛冽的风仍在肆虐,高高卷起万物,又狠狠砸向地面。金静芬顾不得心惊肉跳,连奔带跑,不断闪躲下砸的广告牌,避开倒下来的大树。那一刻,她感受到了巨大的危险。性命相托的使命驱使金静芬努力前行,摸索着路边的房子,深一脚浅一脚,终于踉跄着冲进了急诊室。看到她时,同事一阵惊呼,她一身湿透,满脸的血水雨水。
  自2001年起,金静芬开始公益帮扶,利用无数个休息日送教下乡,走遍浙江省几乎所有的贫困山区,甚至到宁夏、新疆、贵州、湘西等地区,免费讲学50余场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5000余人次。作为主任导师,金静芬和医院的急救先锋们出现在各个公众场合,向民众推广心肺复苏术等基本急救知识。也因为在急救领域的探索,她被推选为中华护理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

赵雪红 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护师
    看过《死神来了》吗?片子里那种被死亡恐惧笼罩的窒息感让无数影迷欲罢不能。而现实中的她,每一天都在带领团队和死神较量,一次次把生死边缘的人们拉回温暖的世界。她就是浙医一院急诊科护士长赵雪红,一位三十年如一日守卫在急危重症患者身边的女战神。
  “快!患者家属也有中毒症状,仔细评估,不能有遗漏!”这是一次2,4-二硝基苯酚群体中毒急救现场,在死神悄无声息地袭击随行家属时,细心的她第一时间察觉到异样,快速组织评估和救治,因接触中毒者汗液导致二次中毒的原因被找到,阻止了一场更大的伤亡。“作为急诊护士,要洞悉一切危机。”她这样教导她的团队。
  “死亡谁不怕?但干了这一行,就有责任去面对和战胜它!”身材娇小的她一次次义无反顾地征战在抗击死神的最前线。汶川地震,她带领小分队深入震区把伤员们安全转运至浙江;H7N9肆虐,人们谈鸡色变,她主动请缨,承担起临时组建的禽流感病房护理管理工作,夜以继日地忙碌在患者身边,最终患者病死率全国最低;埃博拉病毒在西非狂敛生命之际,她又一次远渡重洋,为那些在痛苦和死亡中绝望的人们送去无国界的人道主义救援。更别说她几年来参与国际微笑行动,赴世界各地为唇腭裂患者带去医疗援助。在无数次直面死神的战斗中,赵雪红诠释了一名急诊护士的勇敢,心有所惧却仍一往无前的真正的勇敢。

胡宏鸯 附属邵逸夫医院伤口造口专科,副主任护师
    一转眼做护士已20多年,胡宏鸯从不后悔从事这一行业。对每一位病人,她都认真对待。
  2007年,55岁陈女士的门诊令胡宏鸯记忆犹新。她因双侧乳腺癌,进行扩大根治术,放射治疗。但放射性损伤的晚期并发症―――皮肤放射性溃疡及放射性骨髓炎开始出现,并累及到了胸导管,一到夏天,襟前哪怕垫好几层纸巾都能滴出水来。当看到创面上裸露的胸骨时,胡宏鸯对她说:“这个伤口必须要手术才能治愈。”作为单身母亲的陈女士当时还得负担孩子的学费,遂选择先门诊随访换药。胡宏鸯根据伤口的情况调整局部处置方案,有效控制局部感染,减轻疼痛,保证了良好的伤口护理。2年后孩子毕业找到了不错的工作,胡宏鸯帮助陈女士转诊到胸外科做手术,术后大部分植皮获得了成活。她同时又协助完成后续的伤口换药,终于使创面得以痊愈。
  3年后该患者因肿瘤复发,临终前,她发短信给胡宏鸯:“宏鸯,我因肿瘤复发,恐怕要不久于人世,很感谢你这么多年为我做的一切,原以为要带着伤口走的,现在能够完整地离去,我真的很感谢你。”对病人而言,医护的努力不仅仅是闭合了一个伤口,而是人生完整的体验。

徐凌燕 附属妇产科医院门急诊科,副主任护师
    2012年,徐凌燕由产科病房调任急诊室的一天,就看到有位年轻女性倚靠在椅子上,神情萎靡,一缕头发被汗水浸湿,搭在前额。她上前询问,得知是一位疑似宫外孕病人,并立即测量生命体征:血压90/60mmHg,脉搏120次/分,有口渴、腹痛主诉。有宫外孕破裂休克可能!事实证明,徐凌燕的判断是正确的,经过紧急抢救、急诊手术,病人转危为安,出血2000ml,好险啊!询问预检护士后才知道,该患者开始时被认为只是一个普通的可疑宫外孕病人。
  这件事促使徐凌燕决定必须尽早开展急诊分级。当时国内没有统一的分诊标准,开展急诊分级的医院也很少,不少人觉得靠护士做这个事难度太大,且徐凌燕才刚从产科病房调来,初涉急诊领域,也不太有信心。可以说,当时是硬着头皮上阵的。
  徐凌燕的设想得到急诊科主任的支持,大家一起查阅文献,不断进行专题讨论,改良了加拿大预检标尺,制定了符合妇产科专科特点的分诊标准。在信息科的大力支持下,分诊软件设计完成。经过一年的努力,急诊分级开始试运行。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研究、改良,分诊标准敏感性、安全性明显提高,还成功申报了课题,并在一级期刊上发表论文。该分级也得到了第三方医疗调查组专家、大型医院巡查组专家的高度评价。

盛洁华 附属第四医院护理部,主任护师
    “三十五载岁月,从临床护理到护理管理,尝尽酸甜苦辣,正是对护理工作的挚爱一路指引我前行。因为爱,我甘心耕耘。”
  七年前,响应学校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县域的号召,年近天命的盛洁华毅然接受筹建浙医四院的使命,开始了频繁奔波于杭州和义乌的“双城生活”。建设新团队的难度远超想象,万事开头的各种“难”整整齐齐地摆在那里。招人难,盛洁华拒绝“坐等上门”,和同事走南闯北做宣传,吸纳高素质人员加入护理团队;管人难,在委托管理新模式下,创新构建“义-杭双重管理”模式,积极搭建开放式员工交流平台,倡导“本土化人才培养”机制,稳步渡过了新医院的人力困难时期。用七年的时间,为浙医四院护理团队的稳定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看着浙医四院护理团队从无到有,不断成长,听着护士们一声声喊自己“盛妈妈”,“与其说是我成就了这个团队,不如说是团队成就了我。”盛洁华说。 (本版文字由浙江大学医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