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浙大报道

长寿不是“免费的午餐”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龙•切哈诺沃浙大首场讲座

发布时间:2017-05-31来源:浙大新闻办作者:周立超 朱原之4144


“有人问我,你得了诺贝尔奖了之后要做什么?这已经是最高的认可和荣誉了。我说我还是每天去实验室啊,我从未有一天停止工作过。我的工作是如此有趣,我都不希望时间这么快地过去。”527日,来自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医学教授阿龙·切哈诺沃为浙大师生们带来了题为《精准医疗的革命——我们将治愈所有的疾病吗?又会以什么为代价?》的讲座,分享了他的人生和科研经历。  

把自己的目标定得高一些

切哈诺沃教授因对泛素介导蛋白质降解的重大发现,获得多个奖项,包括2000年艾伯特·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2003年以色列生物学奖,2004年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而切哈诺沃教授最初的大学专业是医学,在做临床医生和在军队服役的经历之后,他发现自己最大的兴趣在生物化学,于是从头开始学起生物化学,“英语也是从头学起,因为我的语言是希伯来语”。以自己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5年的学习经历为例,教授鼓励同学们尽量把目标定得高一些,要去就去全世界最好的学校或者研究机构,因为所有你想知道的东西那里都有,处于周围都是最顶尖的同学、老师和研究人员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吸收知识的过程好像吸二手烟的过程,教授开玩笑说,“尽管这个比喻不恰当,但确实是这样”。

我给了自己一个机会

同样以自己从医学转入生物化学的经历为例,在如何选择专业这个问题上,教授建议同学们,选择那个你真正对它充满热情的、你可以对社会作出一些贡献的领域,而不是你的父母希望你从事的领域。“我的父亲希望我成为一个律师,我对他说,也许你的下一个儿子会成为一个律师。如果我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犯了错误,那是我自己的错误。”教授说在学习生物化学之后,他发现从医经历对自己特别有帮助,它使自己受到的科学教育更加全面。对于那个你真正想从事的领域,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尽管每个人都会有感觉到自己是个什么也不是的小人物的时候,但是人生就是由机会组成的,不存在不可能。

没有免费的午餐

大约100年前,人类的平均寿命是50岁;上世纪5080年代的30年间,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30年,并预计仍有延长的空间。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随之而来的是到一定年纪以上才会高发的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和脑类疾病,比如阿尔茨海默病。精准医疗发展的三个主要方向分别是生物医学工程、再生医学和药物治疗,但是很多疾病发生的具体原因还没有弄清楚,这就像你早上发现你的车发动不起来,问题可能出在机油、汽油、火花塞等任何一个环节上。但医学是一个独立于任何权力和利益的领域,它完全为人类健康服务,它让我们每一个人获益,这也是教授对他的工作充满热情的原因之一。  

此次讲座是海外名师大讲堂的第七十二期,也是学术大师大讲堂系列讲座之一,学校常务副校长宋永华出席活动并致辞。

(摄影 周立超 / 文 朱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