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校长 吴朝晖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大家好!
  双甲华诞,俊采星驰。今天,我们如约相聚,共同祝福浙江大学建校120周年。会场内,各界贤达、华发学长、师生校友欢聚一堂;会场外,遍布全球的浙大人正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共襄盛举。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作为校长、作为曾经的求是学子、作为浙大教师的一员,我倍受鼓舞、倍感自豪!首先,我谨代表浙江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球浙大人致以节日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浙大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观百廿光影流转,惟求是初心可鉴!
  120年前的今天,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在清末维新的背景下宣告成立。从这一天开始,响彻在蒲场巷旧址上的琅琅书声向世人发出了复兴中华的时代宣言;从这一天开始,奋战在艰辛初创中的求是先贤为后人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精神力量;从这一天开始,诞生在危难之秋的新式学府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在救亡图存的民族呐喊中,“浙里”涵盖着独立自强的进步火种。书院经始,变革图强。杭州知府林启出任总办,书院倡导“居今日而图治,以培养人才为第一义;居今日而育才,以讲求实学为第一义”。在那段峥嵘岁月里,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陈独秀先生,曾在这里接受现代西方思想文化;一代新闻泰斗———邵飘萍校友,“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成为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先驱者之一;著名剧作家———夏衍校友,参与创办了进步刊物《浙江新潮》;著名语言学家———陈望道校友,历经艰辛首译了《共产党宣言》。
  在山河易色的抗战烽火中,“浙里”保存着追求真理的文脉希望。辗转西迁,薪火传燃。在竺可桢校长的带领下,广大师生筚路蓝缕,完成了文军长征的壮举。在湄潭破庙,苏步青先生的衣服补丁满布,被同学们笑称身上的几何图形样样俱全,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与陈建功先生开创了蜚声中外的“陈苏学派”;在泰和乡村,带领学子追逐果蝇于田间地头的谈家桢先生,被誉为“中国的摩尔根”;在战乱之中衣冠南渡的“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激励青年学子“树起脊梁,猛著精采,依此立志”。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玻尔先生访问浙大,称道浙大有王淦昌、束星北这样杰出的学者,浙大学生不必舍近求远。1944年,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先生两次访问浙大,盛赞浙大是“东方的剑桥”。
  在百废待兴的国家建设中,“浙里”涌现着求实创新的璀璨群像。重获新生,凯歌频响。学校主动服务国家院系调整需要,支持我国高等教育和科技事业发展,源出一脉的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秉承求是的传统,分别发展成为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在这一时期,签下军令状、经历无数次实验的浙大团队,研制出高速摄影机,成功记录了我国核爆炸的全过程;国学大师姜亮夫先生,耗尽心力,完成了扛鼎之作《楚辞通故》;学农报国、改名励志的吴耕民先生,开创了我国园艺科学发展的新局面;桃李芳菲、杏林留香的王季午先生,编纂完成新中国第一部《传染病学》;1960年,林俊德校友从浙大毕业后投身国防事业,用毕生心血书写了对党忠诚的马兰谣,铸就了爱国奉献的求是魂。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浙里”描绘着追求卓越的宏伟蓝图。同源并流,勇立潮头。四所学校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率先开始综合改革试点,率先建设面向社会需要的人文社会学科,率先探索“上天入地”的科教兴农举措,率先开展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1998年,四校实施具有重大示范意义的合并,开启了我国高等教育战略布局调整的序幕。近年来,全校上下同心同德,加快融合发展,各项事业得到了广大师生校友的理解、认同与支持。学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四个转变”社会服务模式、广泛参与国际大学组织、聚焦学科和人才队伍“一号工程”、落实“师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构建独具特色的大学体系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今天的浙大,七大学部齐头并进,七大校区交相辉映,国际声誉进入世界百强。2015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嘱托中共中央办公厅来函转达对浙大教师的节日祝贺,对学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提出殷切期望。
  百廿创业肇求是,世纪弦歌共潮鸣!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百年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浙江大学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折射着世界文明的奔涌和激荡,交织着中华民族的曲折和奋进,承载着知识精英的理想和责任。学校在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中明确了发展方向,在与社会大众同舟共济中坚定了战略立场,贯穿其中的鲜明主线就是不断传承和发扬求是创新校训。从以“求是”立名,到以“创新”强校;从以“求是”为训,到以“求是创新”为精神内核,求是学人勇担使命,开拓奋进,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独特道路。
  海阔心无界,山高人为峰。120年来,学校最重要的办学成果是人,最宝贵的财富是人。60万浙大人立足求是创新之校训,共同诠释了“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之浙大精神,气贯长虹、历久弥坚!
  120年来,一代代浙大人坚持海纳江河的博大胸怀,在包容互鉴中确立了全球格局。从求是书院倡导中西兼修,到开创选送高材生赴日深造的先河;从有文有质,到有农有工;从实施一流学科海外伙伴计划,到创办“一对多”深度合作的国际联合学院。浙大人始终保持开放包容的恢宏气度,汇聚名师高人,积累文化高度,构建了古今会通、东西互动、中外认知、学科交融的发展格局,正以奔涌向前的磅礴之势扬帆远航!
  120年来,一代代浙大人践行启真厚德的远大追求,在习坎示教中坚守了育人匠心。从重视西学传习,到西迁途中师生朝夕相伴的导师制;从创办混合班,到成立竺可桢学院;从整合培养的教育理念,到“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并重的教育特色。浙大人始终坚持“聚天下英才而育之”,努力践行“信念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要求,造就了一大批爱国奉献的时代高才,正以至善至诚的远大抱负立德树人!
  120年来,一代代浙大人树立开物前民的创新意识,在勇攀高峰中诠释了学术理想。从我国第一个光学仪器专业,到第一个环境保护系、第一部《昆虫分类学》专著、第一部《化工自动化》教材、第一颗皮卫星、第一套《历代绘画大系》、第一条大飞机数字化装配生产线、第一次实现10个超导量子比特纠缠。浙大人始终坚持“敢为天下先”的信念,构建学科高峰,打造科研高地,形成了精研学术的深厚底蕴,正以只争朝夕的执着精神革故鼎新!
  120年来,一代代浙大人秉承树我邦国的赤子之心,在顶天立地中履行了社会责任。从甲午战败后的御侮图强,到文军长征中的投笔从戎;从辐射优质办学资源,到建设国家高端智库;从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创建紫金众创小镇。浙大人始终保持深厚的家国情怀,扎根大地,竭尽知能,以服务求发展、用贡献求辉煌,履行了教育兴国、科学报国、人才强国的时代使命,正以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建功立业!
  不朽的精神,不变的情结。一代代求是学子始终关心支持母校发展,前辈学长们朴实无华的真情流露,成就了跨越时空的爱心接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社会有识之士通过各种方式支持浙大,师生、校友、社会各界团结奋进成为求是园特有的风景。今天的浙大人遍布全球,共筑着休戚与共的创新生态系、创业朋友圈、发展共同体!这就是我们最深沉的禀赋,共同的理想、精神、风骨已将你我他紧密相连!
  我们热爱母校,也热爱这片孕育浙大、滋养浙大的热土。华夏神州,沃野千里,西迁办学之地,温厚纯朴,热情接纳了流离颠沛的浙大师生;东海之滨,活力迸发,浙江大地赋予了学校改革发展的独特优势;大美杭城,人文渊薮,日益展现出联动世界的蓬勃生机,日益成为世界上很多人理想的创新创业之所、精神栖居之地,必将日益为浙江大学深耕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当今世界,正呈现更加创新、更加开放、更加联动、更加包容的发展图景;当今中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未来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对教育现代化提出了全新命题。百廿浙大必须以更加宏大的视野总结过去、洞悉未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三步走”目标愿景,坚定不移地实施“六高强校”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五大体系”和“五大布局”建设,坚定不移地将立德树人作为立校之本,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师生,努力为服务社会发展、实现民族复兴、推动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我们要为“勤学”立基,进一步重视人格塑造,在尊重育人本质中重构一流大学竞争力。回归尊重生命的教育本源,将人格塑造作为教育的终极旨趣,促进教育环节、培养环节全链条开环,构建四课堂融通和线上线下混合的新型学习空间,提供更多基于智慧创造、协同合作、意义建构的教育体验,努力成为天下英才向往的学术殿堂。
  我们要为“修德”固本,进一步彰显价值引领,在守望精神家园中永葆一流大学生命力。从人类文化瑰宝中传承文明遗产、萃取思想精华,弘扬发展一流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坚守价值追求和道德风尚,丰富文化育人载体,建设高端智库,多渠道传播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努力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思想高地。
  我们要为“明辨”开源,进一步聚焦知识链接,在塑造创新生态中增强一流大学辐射力。链接世界顶尖学者和机构,形成创新学科联盟和学术共同体,优化学科-人才-科研互动融合的内结构,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网络和全球科技成果转化高端平台,密集涌现引领型、颠覆性的原创成果,努力成为驱动知识社会变革的创新中心。
  我们要为“笃实”护航,进一步强化治理赋能,在激励谋事创业中焕发一流大学创造力。完善党的领导权、行政执行权、学术自治权、教职工民主权、学生自主权、社会参与权的运行机制,增强院系学科自主发展动能,提供智慧精准的师生服务,形成学者自治自律、学生自立自强的制度环境,努力成为创造才能竞相迸发的动力源泉。
  巍巍浙大,古韵新风。紫金港的湿地白鹭成群,玉泉的老和山郁郁葱葱,西溪的香樟树枝繁叶茂,华家池的湖水碧波荡漾,之江的礼堂古朴庄重,舟山的灯塔气度不凡,海宁的钟楼现代典雅,“浙里”的湖光山色曾定格了无数人的青春岁月和求是记忆,也必将赋予更多浙大人从“浙里”启航的自信与豪迈!
  魂牵梦绕故园情,万里江河总是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回眸双甲子,我们感奋不已;展望新征程,我们壮怀激烈!在跨入第三个甲子的历史新起点,欣逢盛世、国运昌隆,让我们同心携手,树造福人类之愿景,承复兴中华之梦想,担争创一流之大任,展六高强校之宏图,在奔涌向前的时代巨澜中,传承求是创新的信念与梦想,续写厚德卓越的荣耀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