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期间,各种各样的活动很是丰富,既有文艺表演这样的视听盛宴,也有讲座论坛这样的精神食粮。其实,校庆前后,思想交流、科研探讨的“好戏”在浙里频繁上演。热闹之后回复平静,让我们沉下心来听一听学术的声响。
长寿不是“免费的午餐”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龙·切哈诺沃浙大首开讲座
“有人问我,你得了诺贝尔奖了之后要做什么?这已经是最高的认可和荣誉了。我说我还是每天去实验室啊,我从未有一天停止工作过。我的工作是如此有趣,我都不希望时间这么快地过去。”5月27日,以色列理工学院医学教授阿龙·切哈诺沃为浙大师生们带来了题为《精准医疗的革命——我们将治愈所有的疾病吗?又会以什么为代价?》的讲座,分享了他的人生和科研经历。
  切哈诺沃因对泛素介导蛋白质降解的重大发现,获得多个奖项,2004年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而他最初的专业是医学,有了临床医生和军队服役的经历之后,他发现自己最大的兴趣在生物化学,于是从头开始学,“英语也是这样,因为我的语言是希伯来语”。以自己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5年的学习经历为例,切哈诺沃鼓励同学们尽量把目标定得高一些,要去就去全世界最好的学校或者研究机构,因为所有你想知道的东西那里都有。“处于周围都是最顶尖的同学、老师和研究人员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吸收知识的过程好像在吸二手烟”,他开玩笑说,“尽管这个比喻不恰当,但确实是这样”。
  在如何选择专业这个问题上,切哈诺沃根据自己的经历建议,选择那个你真正对它充满热情的、你可以对社会作出一些贡献的领域,而不是你的父母希望你从事的领域。“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尽管每个人都会有感觉自己是个什么也不是的小人物的时候,但是人生就是由机会组成的,不存在不可能。”
  讲座中,切哈诺沃为大家介绍了精准医疗。大约100年前,人类的平均寿命是50岁;上世纪50至80年代的30年间,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30年,并预计仍有延长的空间。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随之而来的是到一定年纪以上才会高发的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和脑类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精准医疗发展的三个主要方向分别是生物医学工程、再生医学和药物治疗,但是很多疾病发生的具体原因还没有弄清楚,就像车子发动不起来,问题可能出在机油、汽油、火花塞等任何一个环节上。“医学是一个独立于任何权力和利益的领域,它完全为人类健康服务,它让我们每一个人获益。”
  此次讲座是海外名师大讲堂的第七十二期,也是学术大师大讲堂系列讲座之一,校常务副校长宋永华出席活动并致辞。
摩尔定律趋近终结时,处理器必须更聪明
美国工程院院士耶鲁·派特做客学术大师大讲堂
近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电子和计算机工程学院教授耶鲁·派特(Yale Patt)为浙大师生们带来了题为《摩尔定律的终结:是阻止你前行的障碍,还是另一个机会的开始》的讲座。校常务副校长宋永华出席活动,并为派特颁发名誉教授聘书。
  摩尔定律的内容为: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电晶体(晶体管)数目,约每隔两年便会增加一倍。摩尔定律被预计将持续到至少2015年或2020年,然而,2010年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路线图已经预测更新增长在2013年年底放缓。
  派特在报告中说,摩尔定律即将终结的时候,我们做什么来弥补?摩尔定律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晶体管,使我们可以发明计算速度更快的结构;它给了我们体积更小的晶体管,这意味着处理频率可以更高,做事情可以更快,所以摩尔定律给我们的是能够做更多更令人兴奋的事情的可能。
  派特提到,摩尔定律因为器件实现技术极限的到来已经趋近终结,因此通过器件技术进步而获得处理器性能改进的空间已经非常小,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放弃处理器性能改进的设计任务,处理器设计必须要更聪明才行,要在计算机抽象概念层次的各个层次上设计得更好才行,也可能需要突破各个层次的界面来做创新设计,才能实现计算机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电子以及计算机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足够了解各个层次的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才有可能做好你擅长的某一个概念层次上的设计工作,也才能与其他层次的工程师做好沟通和交流,应对技术快速进步时代下持续学习进步的需求。
  据了解,2005年,派特第一次来访浙江大学,为研究生讲授《高级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2012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的暑期为本科生讲授计算机入门课程《计算机系统概论》;2014年起该课程作为教育部拔尖人才培养暑期课程向全国高校师生开放;2015年起成为学校的原味课程。该课程今年的开课时间为7月3日至15日。
收入不平等与人工智能时代的就业问题
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做客浙大
近日,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里克·马斯金(EricS.Maskin)和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A.Pissarides)两位教授为浙大师生和校友们分别带来了以《中国收入不平等问题及其解决路径》和《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时代的就业问题》为题的经济学讲座。
  马斯金是哈佛大学教授,他奠定了机制设计理论的基础,同时在包括博弈论、公共选择理论、政治经济学等其他领域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演讲内容在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同时并进的当下具有现实意义,传统的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无法回答为什么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会拉大,马斯金为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机制,将古典理论中的两分法变为四分法,提出在ABCD四类人群中,发展中国家的D不但没有被纳入全球化,反而在全球化进程中被边缘化了,因此他们和在全球化进程中获益的发展中国家的C之间的收入差距反而被拉大了,他的理论同时对政府和第三方如何参与解决问题都提供了很直接的政策含义。
  皮萨里德斯目前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教授,他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宏观经济学的多个领域,其中最主要的是劳动经济学、经济增长和经济政策,他因首选摩擦理论和在宏观经济学方面的贡献而获得了201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演讲讨论了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时代影响就业的机理,技术的进步对一些产业,最主要的是对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带来直接的影响,进而对就业产生的影响是结构性的,有些就业岗位被替代了,但是同时又会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比如医疗健康领域的就业人数会大大提高。
  讲座结束后,现场师生和校友们踊跃提问。针对机器人取代一部分人类工作还为时尚早的评论,皮萨里德斯回应说,就算机器人会取代人类的很多工作,也将是很长时间以后才会发生的,我们这辈子是看不到的。而且我们真的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虽然我们有理由相信机器人大概会在一个世纪之后取代我们的大部分工作,但是总有一些工作是不能被取代的,但现在想要预测几十年后将会发生什么是很困难的。当有学生问到为什么某些不需要很高智力水平的重复性工作可以得到很高的薪酬,反而一些需要一定智力的工作可能更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马斯金回答说:“诗人从来没有得到过很高的薪酬,但不能说他们的工作不重要的。”
  此次经济学讲座是学校12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一,校党委副书记朱世强出席活动并为皮萨里德斯颁发了浙江大学名誉教授的聘书,也为向浙大赠送校庆礼物的来自北京、上海和深圳的经济学院校友会代表颁发了捐赠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