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化学院举行第三届本科优秀课程评议会

时间:2005-06-21浏览:1992

  材化学院是我校学科与科研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四校合并以来,科研成果、经费、发表SCI (EI) 论文数一直名列学校前茅。学院研究生招生人数和培养规模大,在校研究生人数接近本科生。在这样的状况下,材化学院院务班子始终将本科教学工作置于学院工作的重要位置,充分认识本科教学在研究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所起的基础性、关健性作用,推出一系列激励政策,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本科教学改革,认真做好本科教学工作。在今年学校阶段性业绩和岗位评定之际,学院院务会决议,继续拨出5 个业绩点,奖励上一年度学院本科优秀课程。
  6月16日材化学院召开了2004-2005年度学院本科优秀课程评定会。学院本科教学分管副院长郑强教授主持,校教务部副部长颜洽茂,教学管理科副科长金娟琴出席并指导,系、所分管教学领导、院督导组全体成员参加了评议。本次评定会是学院03年推出“加强学院本科课程教学质量考核,实行奖惩政策”举措后的第三次评定会。为认真贯彻院务会精神,使学院的这一激励举措发挥最大效能,学院分管教学领导及教学科同志,集思广益、精心组织每一次评定会。为激励广大教师参与申报优秀课程,去年增设了参与奖。今年院、系教学领导商讨,认为作为一门优秀课程,除了必须考核“内容是否充实、重点是否突出、表述是否顺畅”以及课件制作质量等体现课堂上教学效果的相关内容外,还必须着重考核在采用启发式、研讨型教学方面做了那些工作?效果如何?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供大家借鉴?故对本次申优课程的评议要求进行了更新,要求“申优”老师在进行评议讲课时,先介绍课程特点、授课特色(教学改革及教学法研究方面的措施)和效果,再进行典型教案的简要介绍。这一要求的提出,使本次评定会成为了精彩纷呈、亮点闪烁的教学方法竞技会,成为了耳目一新的教学示范观摩会。
  本次评议会有以下三个特点:
  1.现代教学手段广为应用,课件(多媒体或网络课件)功能及质量有大幅度的提升。如参评课程“工业微生物学”“过程设备工程设计”“生物分离工程”不仅有图文并茂的画面,符合学生逻缉思维的循序推进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拍攝的配有音乐的录像,从国外网上下载的影像,极大地增加了教学信息量。内容的鮮活性、前瞻性,同时为严谨的课堂教学不时引发新的兴奋点,增添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2.双语教学教师不仅对开设双语课程目的更加明确——掌握知识是第一位的,外语是第二位的,而且教学理念、方法、手段逐渐成熟。如本次参评的双语课程“生化反应工程”,采用美国康奈尔大学使用的原版教材 ,教师全英文授课,穿插安排外藉客座教授专题讲座,并安排学生提问、交流,课程评分综合考虑期未考试(40%)、作业(30%)、与外藉教授的交流(10%)、讨论(10%)、平时小测验(10%)。正如颜洽茂副部长在点评中所说,所开的双语教学课程,巳与国际接轨,很有特色。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及互动性是本次评定会最大的亮点。所有参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都在不同程度、用不同方式开展了这方面的探索。其中,改革力度最大的“材料表面工程”课,主讲教师讲课只占1/3时间,主要结合科研中的问题,介绍相关的基础知识与内容,其余2/3时间交给学生,针对表面工程某一主题(自选或由教师指定),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资料的查阅、收集、整理并写出与该内容相关的文献综述,然后轮流上台对全班进行介绍,讲解效果由全班学生评定。在此过程中,教师从学生选题开始,到内容的构成,以及成文的修改,通过电子邮件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其目的就是以“材料表面工程”的内容为手段,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的基本素养。本次评定会中,参评教师们大都放映了学生的专题报告摘录及制作的部分画面,学生们浮想联翩的想像能力,对课程知识独具匠心的拓展运用,网上搜索的开阔视野,在教学研讨过程中被发掘出的潜在创新思维,令人赞叹!。
  材化学院本次评定会共有6 门课程、6 位主讲教师申报评优,其中教授3 名,副教授3 名,均为学院中青年教学骨干。这样的课程评定会无疑是优秀教师展示自身教学功底和风范的舞台,也是教师间相互交流、观摩教学方式、方法的好场所。材化学院着意构建更大的教学平台,为广大教师,特别是学院年青教师提供交流、观摩的机会。更大力度的带动和促进学院本科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颜洽茂副部长对材化学院这一评议方式及本次6 门申优课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建议在全校推广、交流,同时对进一步改进这一评议,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评定会综合现场打分及平时考评分(含督导组评分及校质量考评),评出一等奖1 门、二等奖2 门、 三等奖3 门,材化学院分别给予了相应等级的业绩点奖励。

                            材料与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