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著创新实现外语学院博士点零的突破

时间:2006-02-27浏览:1811

  新年伊始,我校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传来喜讯:我校外语学科的英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博士点正式获得批准。这样,我校最后一个没有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院实现了零的突破,也实现了浙江大学乃至浙江省几代外语学界人士多年的夙愿。至此,我校所有学院均拥有了博士学位授予点。
  外语学院是我校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办学传统的优秀学院之一。在浙江大学漫长的办学历程中,外语学科培养了一大批在全国外语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师、学者,如陈嘉、薄冰、方重、裘克安、戚叔含等,为我国外语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奠定了浙江大学在我国外语教学和科研领域的杰出地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外语相关学科一直未能实现博士点零的突破,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我校外语学科的进一步发展。面对全国外语学界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国际化新需求,外语学院锐意改革,以执著的创新意识和创新举措,通过凝聚全院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实现了学院办学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
  外语学院传统上以教学为主,长期以来,以培养外语急需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管理思路为国家外语人才培养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与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重教学、轻科研的倾向。随着外语的迅速普及和国家对复合型、高层次外语人才需求的急遽增加,作为浙江大学这样一个研究型、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中的外语学院,如何把握自身的优势,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特色定位,从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一段时期以来外语学院面临的巨大挑战。挑战同时意味着发展的机遇,面对挑战和机遇,外语学院紧紧抓住了“创新”这一发展和突破的关键词。
  浙江大学新外语学院组建于1999年8月。学院组建以来,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2003年学院进一步明确了以创新谋发展的办院思路,通过反复论证和思考,突破重重阻力,推进了以撤系建所为主要内容的学院体制创新和改革,激活了学院教职员工的活力和创造力,凝聚了人心,从而为学院学科建设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同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外语学院引进了国际著名语言学家和教育专家乌尔里希·施泰恩米勒教授担任学院院长,这也是全国高教界第一位外籍人士院长。施泰恩米勒院长的到来,为学院带来了全新的办学理念,也进一步明晰了学院改革创新的方向。
  以创新谋发展离不开观念的创新。为了让全院师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时期对外语学科发展的新需求,学院在院名上进行了关键性的改动:把原先的“外国语言文学”改为“外国语言文化”,同时加上了“国际交流”这个部分,形成了现在的“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这个院名。这个貌似简单的院名变化实际蕴涵着重要的观念创新,即:外语学科的学科视野将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领域,而是一下子拓宽到了在“文化”这一概念统领之下的所有相关领域,极大地增强了外语学科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对“国际交流”功能的突出和强调,则为外语学院更好地承担起国际化进程中的应有角色奠定了基础,予留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天的外语学院,有两句简洁而深刻的话让师生反复思考和回味:除了会说外语,你还会什么(对学生)?除了会教语言,你还会做什么(对教师)? 观念的创新带来了外语学科视阈的极大拓宽,基于外语传统优势的多元文化、多视角、多层次、多方位研究为外语学科实现新的跨越和发展带来勃勃生机和活力。
  人才创新是实现以创新谋发展的关键因素。今天外语学院的人才队伍中,既有从事外语教学和传统外语学科研究为主的一流教授团队,也有从事话语批判研究、欧洲中世纪研究、国际交流传播研究的专家学者。宽广的学科视野形成了广泛的学科生长潜力点,也吸引了众多相关领域的人才凝聚在外语学院,构成全新而富有活力的人才结构。这样的人才结构反过来有效推动了外语学科的新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人才创新同时蕴涵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外语学院敏锐把握国家小语种人才培养招生政策的一些变化,通过灵活的招生方式、全新的教学课程模块化设计和与兄弟学院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全面计划的推出,漂亮地实现了外语学院生源的大幅度优化,为培养高水平、复合型的现代外语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体制创新、观念创新和人才创新上一系列重要举措的推出,最终要落实在外语学院的科技创新上。在学院以创新谋发展的办院思路基础上,学院提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其中,在博士点实现零的突破的基础上,要力争再申报一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或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利用新的教学组织结构,以国际国内人才市场为导向,不断提供新的课程形式和课程内容,形成具有创新性、交叉性、综合性的浙大公共外语培养模式,形成全国领先的外语专业本科、硕士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办浙江大学英语精英班等等。
  执著创新发展之路,实现了外语学院博士点零的突破;努力不懈于改革创新,必将为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实现未来的良好发展带来令人欣喜的成功。


                                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