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授予郑欣淼院长兼职教授仪式暨学术报告会举行

时间:2006-11-06浏览:2232

  11月3日下午,浙江大学授予郑欣淼院长兼职教授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紫金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浙大党委书记张曦,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鲍贤伦,浙大副校长褚健、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廖可斌以及浙江省各博物馆的馆长出席了受聘仪式。仪式由浙大副校长褚健主持,人文学院廖可斌常务副院长介绍了郑欣淼院长的个人简历,张曦书记为郑院长颁发了兼职教授的聘书,并为其佩戴上了浙江大学的校徽。张书记在致词中首先代表浙江大学全体师生向郑院长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并真诚希望浙江大学尤其是人文学院能加深与故宫博物院的交流与合作,为我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创造出新的契机。
  在简短而又隆重的授予仪式结束后,郑欣淼教授为广大师生作了题为《故宫与故宫学》的学术报告。报告会以文化与历史为重要线索,分别从“故宫本身文化挖掘”,“故宫学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任务和工作”三方面围绕故宫的历史文化作了深入的探讨。
  郑院长首先介绍了故宫文化典范的建筑文化,在故宫建造的历程中,汇集了整个中国的能工巧匠10万人,全国各地的建筑材料,动用了一切可能动用的资源才建成了占地72万平方米的故宫,这一中国历史上最宏大的古建筑群。它的突出意义在于促进了南北建筑风格的交融,是民族文化的总要载体,体现了皇权至上的观念,成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和政治中心。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大殿为轴心的故宫已经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建筑代表之一。故宫中的文物有大约150万件,占全国文物总量的1/10,其中国家一级文物更是占到了1/5,其藏品的文化价值可见一斑。在介绍中,郑院长强调:故宫藏品的特点及其历史文化内涵涉及建筑,园林,历史,地理,文献,文物,考古,美术,宗教,礼俗等诸多学科,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其中着重介绍的四羊方尊,三希堂中王羲之,王献之,王珣的书法,陆机的平复帖都是国宝中的国宝,其价值不可估量。
  随后郑院长又介绍了故宫学的由来,故宫学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故宫学与故宫文化的关系,他表示,故宫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重要的意义是打破了故宫文化研究的学科界限,用相互联系的观点从整体上来研究故宫。这将为故宫研究开创出崭新的局面。郑院长希望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能有更多的人,尤其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学生加入到故宫研究的队伍中,为我国古文化的研究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