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医二院开通双向转诊分级诊疗预约系统

时间:2010-09-16浏览:902

家门口就能挂到大医院的专家号

浙医二院开通双向转诊分级诊疗预约系统

 

要到大医院看专家,不用起早摸黑排队,只要通过基层医院、社区的分诊,就能提前挂上专家号——这样的好事绝对不是空中楼阁。914,浙二正式开通了双向转诊分级诊疗预约系统,尝试“分诊在基层,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就诊模式,这也意味着市民直接在试点的社区和基层医院就能拿到浙二专家的预约号,不但能提前安排就医计划,还能减少候诊时间。   

来自衢州的老赵搭上了首班“预约直通车”。老赵今年48岁,身体硬朗,但时不时受头痛折磨,每次感冒之后还会加重。当时,他曾到杭州来看过,可没想到,来一趟就吃了不少苦头:“第一次来杭看病,楞是折腾了三天没看成。第一天快客到杭州先住下,第二天早起6点就去排队,结果没挂到专家号,只好看普通门诊,医生开个检查单,第二天才排到检查,拿到报告时医生已经下班了,第三天再挂号,可是医生没看出所以然来,只好回当地再看。”

  这次老赵的毛病又犯了,他到衢江区人民医院就诊,医生判断老朱的病情可能是鼻炎引起的,但是没太大的把握,于是开了一纸“预约单”,帮老赵约上了浙医二院耳鼻喉科的常惠玉副主医师。

  从老赵手里的这张预约单看,病人信息、预约单号、接手的医生名字、预约的就诊时间一一清楚列入,甚至院方还体贴地标注了浙医二院的公交路线。老赵的预约时间是早上1030,早上6点钟,老赵就坐车从衢州过来,一路找到浙二,在门诊一楼服务台换了专家号,准时见到了常惠玉医师。

  “我还以为来趟杭州,肯定得提前一天住在这里了。没想到现在有了这张预约单,连队伍都不用排了,实在是太方便了。”老赵高兴地说。常惠玉医师安排老赵做了内窥镜检查和鼻窦CT,结果都是良好。在仔细询问下,得知老赵打鼾非常厉害,于是立即安排老赵住院,进行睡眠检测。

先生说,如果本地医院能方便地转诊,自己就没必要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到大医院乱闯。“有医生给转上去,比我自己出去挂号,要好多了。”

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说,医院每天门诊就诊人次达10000左右,其中专家门诊约4000人次。对于医疗面积有限的浙医二院来说,已经“早班提早,晚班拖迟,周末再加班”,依然无法满足病人的医疗需求。“医院想方设法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节约医院的空间,分级预约就诊是个很好的方法。小毛病在当地解决,然后把疑难病转上来,让大医院最大程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王院长说。

而且预约程序并不复杂。据介绍,患者只需要到和浙医二院建立协作关系、开通远程网络的社区医院或者基层医院看病,如果需要专家进一步诊疗的,除了在视频上远程会诊,基层和社区医生也可电话联系浙二门诊办公室或登录“双向转诊平台”,提供病人的姓名、性别等信息,同样可直接在当地医院完成浙二专家门诊的预约和付费,病人拿到一张写明就诊时间和地点的专家预约单,医院对从社区、基层医院转来的患者实行分时就诊、检查,优先安排住院

这次浙医二院首批推出杭州市小营街道和滨江区的长河、西兴、浦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常山县人民医院、衢江区人民医院,共6个预约点。据计划,浙医二院将在3年内把双向转诊预约系统向86家协作医院开放,并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接。届时将有50%的专家号通过预约完成。

“浙医二院的这种模式,和卫生部一直在倡导的分级诊疗制度的方向是一致的,我们鼓励各家大医院和社区医院合作,创造各种合作模式,让老百姓看病更方便。”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徐润龙说。

看病难说到底就是优质医疗资源的紧缺,而老百姓因为没有受过专业的医学常识的培训,所以看病都喜欢去大医院,使得紧缺的资源更加紧张。

“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目的就是帮老百姓找到合适的医院,找到合适的医生,既可以缓解看病难,也间接地降低了看病成本。”徐润龙说。

许多人为了看到大医院看专家,舟车劳顿、辗转就医,无形中都增加了就医成本。而社区医生是全科医生,如果能够先到社区医院就诊,可以在就诊环节就进行了分流。社区医生无法处理的疾病,再转到大医院,自然分流了一些看病人群,提高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