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猿才不是你想的那样

时间:2016-04-19浏览:778


  说起张程易,简直是“未见其人,见闻其声”。早就在朋友口中有所耳闻―――“求计大神”、“一人撑起素测加分的大半工作量”、“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而面对面时,我们需要抛开这些先入为主的标签。
  初次见面,他略显拘谨,但一提到AlphaGo,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互联网学习,机器思维,一系列专业名词都冒了出来。理性的思维、独到的视角、深刻的剖析,马上就要把人带入他的世界。
  张程易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接触编程,这着实让人大吃一惊。这么一开始,居然就有了十多年的编程经历。记得竺可桢学院副院长唐晓武有一句话“搞计算机的人一定要会折腾”,用在他身上就非常恰当。撇开小小年纪就接触编程不说,他还在中学时做过几个机器人参加比赛、参加了几次信息学竞赛,也算是“久经沙场”了吧。
  交谈越多,就越发觉得他既是一名程序猿,又不完全是。他坚持运动、作息固定,也对哲学兴趣强烈,一直敬仰的是知乎创始人黄继新。虽然整天和计算机打交道,但他并没有被冗长繁琐的代码消磨热情。他反复提到自己比较“懒”,所以人工智能的意义于他就是“把重复劳作的部分提取出来用自动化去取代”。于是乎,近期在他手中就诞生了一个辅助背英语单词的小程序:导入词库,编写一些判断两词之间相关性的程序,排好序,就大功告成了。简单说,就是一种联想的方法,查询一个词,得到与这个词相关的更多单词。
  这种联想词库在电子词典上并不多见,如果能推广开来,于人于己都是有利无害的。当我提出这个问题时,他笑了:“意义很大是吗,其实学生自己编的程序和真正商业化的程序区别很大,商业化更追求准确率。比如淘宝,总不能百分之八十的几率购买成功,百分之二十的几率出错?自己写的程序,界面可以简陋,还可能随时出问题,但是有百分之九十的正确率,这就足够了。这就是区别所在。所以我不会也不能把这种程序大面积推广。”
  他还补充道,“你看互联网公司,里面并不是只有技术人,它是有一整套体系的。我所知的就有设计师、产品经理、还有运营推广等。技术只是一部分吧,可能需要大量外围工作才能保证一个产品的诞生。在这个运作体系中想要培养出一个成熟的产品还是非常困难的,而不是靠一个idea、一些代码能力,就能够做出一个小原型就可以创造出商业价值的,需要一个大的团队来运作。”
  总会有人对计算机领域有这样那样的偏见和不屑,认为这是在吃青春饭,但他有自己的固执―――他广泛地阅读以接触前沿,他与各种领域认识不认识的人交流且追求思维的碰撞,他有自己长远的学习目标并一直为之努力奋斗……总会有人会拿程序猿开玩笑说“我好担心你的发际线呀”,可是,一个懂得生活,拥有独到思想的人,又何至于沦落至此?用张程易的话来说,“拥抱变化”大概才是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唯一的生存法则吧。(施周元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