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音希声

时间:2016-05-06浏览:575

 

      一打开“流光其声”的主页,我就被几个栏目小标题吸引:戏挑千秋,坟典采撷,食话,博物志,皓首穷经。从历史故事、经典选段,到古代美食、草木虫鱼,可以说书一切可书之事。我一直在想象是怎样的一群人才会打造出这样的一个充满着韵味与时间触感的世界。是像林妹妹一样娇柔的妹子,还是像有着卓然风韵的谢才女?
  她叫陈婉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三的学姐。我与远在西溪校区的她通过虚拟的网络交流,却又真实地像近在眼前。
  她的国学兴趣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比如身在书香世家,从小就受国学文化的熏陶而培养出来的。相反,她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都在小学语文老师的督促下每天背着唐诗宋词。不同的是,也许我们某年某月某天,再也不会去主动碰触那些国学瑰宝,红泥小火炉、关关雎鸠在记忆中变得朦胧不清,她却在那一天深深爱上了它们,品味着诗词古文独特的美感和精神气质。
  “流光其声”是以她为领队打造出的SQTP产物。“学习国学是我们触摸古中国脉搏的必要方法,而人文素养也是作为一名高素质的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随着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崛起,许多有需求的同学都会选择在客户端上浏览相关国学知识,但由于网络信息驳杂,其中混杂着许多不负责任的、没有价值、甚至错误的国学知识。我们的项目就是希望能让每一位想触摸国学、了解传统文化的同学都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经过认真筛选、认真考据过的国学知识。我们相信,这个项目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填补国学知识‘泛滥,但精华缺失’的现状,为有需求的同学们提供更多原汁原味的精品国学文化。”
  “为了保证推文的准确性,每位笔者在推出推文前都会参考很多文献,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我们一直秉持原创的原则,所以绝不会因为数量而损害质量。”
  被问及为什么会取“流光其声”作为公众号名称时,她提到了庄子的“四时迭起,万物循生。一盛一衰,文武伦经。一清一浊,阴阳调和,流光其声”。“庄子在此标举了一种境界,”她说,“用我们项目导师孙敏强先生的话来说,流是艺术之流,是韵的节奏和旋律,是艺术生命流动、运行的审美状态,是自由流畅的线性运动和回环往复的生命韵律。而光是艺术之光,是韵的音色和音调,是艺术生命流动、运行的审美属性,也是宇宙自然与审美主体心性相映发的光辉与光明。庄子由此构成了他心中和笔下、艺术与人生通体透明的宇宙。”
  “2016年正月期间,我们平台组织了一次面向全社会的冬日诗联大赛,收到了很多春联和诗歌的来稿。读这些来稿的时候,我们是很感动的,因为有了一种吾道不孤的感觉哈哈哈。好吧说正经的,其实是因为,我们能够在字里行间读到作者们都是真正用心去创作的,这其实就已经达到了我们的目标。举办诗联大赛,并不是要每一个投稿者都像韩柳欧苏那样文采斐然,而是希望大家能够试着用一种中国传统的表达情感的方式来进行创作,体会其中的况味。”
  当我开玩笑地问她,有没有树立宏伟的目标譬如为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做贡献时,她机智地回答我:“其实每一个青年人都应该有这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之心。”并且引用鲁迅先生所言:“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说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我总觉得,那些蕴藏在古籍中的历史的荡气回肠,不是一朝一夕翻两本书、读几个故事、听几场讲座就可以体味的,它就像是老子说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有着蓬勃的朝气与生命力却只藏在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不来不去,静静观望。陈婉纱学姐与她的朋友们,就像是撕开这一切的人,把国学文化、古籍中的精华,通过自媒体形式、现代的节奏传递出来,而三行情书大赛、红楼梦讲座等等活动就是这一切的产物。她们相信,团队的几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中国青年这一群体的力量却是无穷的。
  虽然“流光其声”最开始只是一个SQTP产物,但它被一直运营推广至今,且拥有了一批固定的读者,除了国学粉丝的默默支持,我想,大概还有她们不灭的国学追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