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精神与大学使命

时间:2016-05-23浏览:7056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传承优秀文化,弘扬大学精神,勇担时代使命。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形成的一系列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是大学的灵魂所在。回顾浙江大学120年来的办学历程,始终以“求是创新”的优良传统砥砺进取,以“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精神风貌开拓前行。


  浙大精神的发展脉络
        从世界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博罗尼亚大学诞生起,大学就肩负起了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独特使命和目标。历经几个世纪的演变发展,大学逐渐被赋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大使命,由此催生出了理性、科学、自由、民主等具有自身鲜明特质的大学精神。我国现代大学兴起于民族危难之秋,其精神在呈现共性的同时深受传统文化和时代变迁的影响,倡导“明德济世,修齐治平”的价值理念和“兴学强国”的爱国主义担当。
  1897年,浙江大学肇始于杭州知府林启创办的求是书院,时值甲午战败,举国上下救亡图存、维新变法呼声日隆之际。书院秉持“居今日而图治,以培养人才为第一义;居今日而育才,以讲求实学为第一义”的宗旨,形成了“勤、诚”为特色的优良学风理念。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辗转西迁,流亡办学,逆境崛起,谱写了一曲“文军长征”的壮丽凯歌。1938年,竺可桢校长在广西宜山将“求是”确立为校训,并将“求是”精神阐释为奋斗精神、牺牲精神、革命精神和科学精神,强调“以真理为依归”,“只问是非,不计利害”。20世纪八十年代,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学校将校训发展为“求是创新”,赋予其新的内涵并发扬光大。1998年9月,同根同源的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四所学校正式合并成立新的浙江大学。新的浙江大学继续高举求是创新的旗帜,向着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目标前进。
  近年来,浙大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校师生广泛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大力弘扬求是创新文化传统,深入总结提炼浙大人共同价值观核心词及浙大精神。2015年11月27日,学校党委常委会讨论通过表述方案,确立了“求是创新”校训,“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浙大人共同价值观和“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浙大精神。新的表述体系内涵丰富,创新性地将校训与学校核心价值理念、独特精神气质相结合凝练,展示了意蕴深远的思想文化精神,体现出博大的胸襟、宽广的视野和远大的志向,是学校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浙大特色办学理念和制度体系的价值表达的积极实践;是几代浙大人上下求索,对求是精神不断发掘、阐述、丰富、升华的最新阶段性成果总结;是浙江大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断积累文化高度,提升内涵底蕴,凝聚精神力量的重要举措。


  浙大精神的内涵与实践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钩沉百廿年校史,浙大传承求是文脉,不断升华精神境界,演进着海纳江河的开放包容精神、启真厚德的求真至善精神、开物前民的改革创新精神和树我邦国的爱国奉献精神。
  “海纳江河”―――校歌第一句开宗明义唱出“大不自多,海纳江河”。大学是探究科学,追求真理的圣地,兼容并蓄、自由民主、坦诚开放是大学精神的必然要求。西迁途中,尽管颠沛流离,学校仍密切保持与国际学界的广泛联系,造就了思想激荡、群英荟萃、学术争鸣的生动局面。2011年12月9日,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三步走”战略,以全球视野建构起贯通古今中西的知识体系,形成了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优势学科;以“天下英才为我所用”的胸怀,实行“百人计划”、“高层次人才培育支持计划”等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加快培养引进了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各类高层次人才;以囊括大典的宽广胸襟,为师生提供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为各种思想的碰撞提供互相包容的舞台;以友好坦诚之姿开放办学,持续加强深度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海宁国际校区,汲取国际名校办学育人的先进理念。海纳江河,浙大正以奔涌之势扬帆远航。
  “启真厚德”―――“启真”乃启迪寻求真理之意;“厚德”语出《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启真厚德”寓意深刻:其一,科学与人文兼重;其二,做人与做学问的双重价值标准,求真以至善;其三,人文关怀和思想启蒙,传承文明,引领社会。遗传学家谈家桢在浙大工作15年,晚年回忆西迁第二故乡湄潭时表示:“我们的教学和生活条件是异常的艰难……尽管如此,全体员工团结一致,遵循竺校长倡导的校训‘不图虚名、不尚浮夸、敦厚朴实、实事求是’。”满怀深情的文字,是对“启真厚德”精神的生动诠释。今天,我们确立的浙大人共同价值观核心词,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大学生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也指明了“启真厚德”的具体路径。“勤学”,进一步涵育潜心育人、严谨治学的风气,使大学真正成为学术的殿堂和思想的渊薮;“修德”,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育人强师”、“新生之友”、“学生节”等,培养崇德修身、感恩向善的品行;“明辨”,汲取传统文化精髓,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大学精神,引领社会文化与社会风尚;“笃实”,所谓“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提倡扎实做事,攻坚克难,久久为功。启真厚德,浙大正以至诚之心追求卓越。
  “开物前民”―――意为实践创新,领先于社会民众。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之一。它既包含知识的求新,科研的创新,又表现为改革发展,革故鼎新。纵观浙大的历史,就是一部顺应时代潮流,在前沿科技领域里勇攀高峰,追求卓越,在改革创新中敢为人先,开拓前行的历史。战火纷飞的年代,学校顽强办学,弦歌不辍,多项科学研究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获得了“东方剑桥”的美誉。新中国成立后,学校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事业,在国家战略领域和国际学术前沿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创新突破。知识经济的今天,大学更是成为创新的源泉。近年来,学校努力打造科研高地,科研经费、国际论文及引用、国家发明专利等主要科研指标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不断探索改革高招,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努力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和依法治校体制机制,加快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引领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开物前民,浙大正以万钧之力推陈出新。
  “树我邦国”―――爱国、奉献是浙大的光荣传统,科学真理也只有和国家使命、社会责任结合在一起才能更有价值。一百多年来,浙江大学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科教济世,报国为民,涌现出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中国新闻界楷模邵飘萍,为国捐躯的民主教授费巩,领导“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爱国运动的学生领袖于子三,隐姓埋名17年,为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作出奠基性贡献的王淦昌等一批“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气、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的师生校友代表,充分体现了大学的家国情怀和社会关怀功能。而今,浙大人的爱国精神依旧:“红色寻访”、“重走西迁路”社会实践活动、中国梦主题活动,爱国主义的精神薪火相传;大批毕业生自愿奔赴西部、农村和艰苦地区就业,深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爱国奉献的价值取向历久弥新;建设紫金众创小镇、工程师学院,作为国内顶尖创新源、人才泵、思想库的地位进一步巩固,科教兴国的能力日益增强;实施“六高强校”战略、谋划“十三五”发展蓝图,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伟力更加奋勇磅礴。树我邦国,浙大正以精忠之志振兴中华。

 
        弘扬浙大精神 勇担时代使命
        当前,高等教育信息化、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全球范围的教育竞争、科技竞争、人才竞争不断加剧。国内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期,高等教育事业作为重要的“供给侧”,其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作为空间进一步扩大。2015年8月,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充分展示了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对大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面对新趋势新挑战,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思路、凝练举措,切实承担时代使命。
  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收到浙江大学张泽院士等49位教师的信函并作出重要指示:“浙大教师信念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一大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老师们精心育人,源源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希望浙大在这方面走在前列。”总书记对高等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对浙江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寄予厚望,全体浙大人任重而道远。围绕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审视我们自身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办学思路,以及社会对我们的期待和关注,浙江大学将承担起传播与创造知识,弘扬与引领文化,服务与奉献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的大学使命,促进重大科学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并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推动国家繁荣、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传授知识是大学的天然使命,教书育人作为大学应当承担的根本任务和第一社会责任绝不能变。要把习总书记提出的“精心育人”要求贯穿培育时代高才始终,构建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创造让师生安于学问、热爱学问、忠诚学问的学术环境,不断深化拓展创新创业教育品牌建设。同时,作为国内一流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浙江大学将主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打造以自主创新、突出贡献为导向的学术创新体系,开展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研究,构建学科高峰,汇聚名师高人,推动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难题,把追求世界一流水平同满足国家战略需要紧密结合,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再者,大学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要以更为开放多元的视野,塑造人文精神,挖掘文化优势,摒弃功利浮躁的风气,真正在社会文明进程中发挥守正开新的作用。
  与此相应,引领未来发展使命的浙大精神,将坚守道德关怀和独立自由,与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互相激荡,同频共振,以和谐包容的心态博采众长,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推动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实现人类共同幸福的理想提供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