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们

时间:2016-05-23浏览:727

       有这样一群少年,来自于中国的不同角落,却在浙里遇见彼此,朝夕相处。他们是朋友,却更像无话不说的家人。五月十八,五月二十,五月二十二,他们在校庆的钟声中成长。
  他们将青春的欢笑和泪水洒在了浙里的土地上,也许平凡,却是唯一。
  曾有这样四个少年,坚强而团结,亲密而默契。当提及三年时光中最美好的回忆时,他们会告诉你:军训的一个突如其来的雨夜,他们四个默契地从教室冲出去回寝室给大家拿伞,大雨滂沱中他们奔跑着,将其他的人远远甩在身后;他们还会告诉你在四人都是球迷的寝室里生活是怎样一种体验:那是一场火箭对开拓者的季后赛,却因为一次次的打平而硬是多了两场加时赛。他们原本看完直播就去上工训课的计划就这样被打乱,最后从蓝田到金工中心的道路上就有了这样的身影,两个男生的车后座上分别坐着另外两个男生,一边用手机看着直播,一边口头转播着激烈的赛况。当这里的一点一滴深深渗入他们的生活中时,浙里就成了家。
  他们来自工科的一个寝室,从河北石家庄到浙江绍兴,从云南曲靖到广东珠海,跨越了大半个中国的纬度。余泽超说,我第一次来到浙大是在高中的夏令营,浙大的食堂、教室的智能灯让我印象深刻;张梁说,我之前没想过会来到浙大,但招生咨询会上的浙大老师理性客观而有耐心,给了我很全面的分析,最后我很幸运地被浙大录取了;罗健烽说,我们高中班主任是浙大的硕士生,他经常为我们介绍浙大,高二夏令营时我也感受到了浙大的风景,在高考前我暗自下定了要来浙大的决心;来自北方的杨凯文则是因为成绩和挚友等多个因素选择了这个南方的大学。有人说这是偶然,我称它为缘分。
  当路边的落叶又在下一个秋天的约会中如期而至时,三年的时光已不知不觉溜过,成长似乎就这样不期而遇。那是大一的夏学期,随着课程难度的增加,课程数目的繁多,他们的学业压力也与日俱增。犹记得那年他们集体刷夜的考试周,漫天的星光默默见证着他们为彼此解题、互相复习的画面。忆起那一个夜晚,余泽超说,“那次我们都很拼”。今天,他们对自己、对彼此的形容都加上了“成熟”二字。杨凯文说,因为在浙里,我遇见了能改变我人生轨迹的人,接触到了和我有不同想法、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家乡文化、不同生活态度的人。不同于中学阶段的稚嫩,在这里有学长、有老师,他们让我感受到从不曾感受过的东西。所有的这些,都让我逐渐成熟。
  什么是成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义和标准。成长来自于经历,或苦或甜,都终将如苦丁茶般留有喉间的余味。很幸运,也很幸福,他们把成长定格在了浙里。
  “这简直就是命里注定”,谈起得知自己的生日就在浙大前一天时的感触,杨凯文说,“我的篮球偶像也叫凯文,他的生日是五月十九,我的生日是五月二十,而浙大的生日在五月二十一,这真是件神奇的事”。
  一千多个日出日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也历数着这里的变化。而他们,是这段时光里的见证者。“大西区建设让我很期待,等到大西区建成了,我们学院在里面会有一栋楼,到时候肯定会增加许多新的设备资源”余泽超说,“这两年,浙大还开设了许多新的课程,比如体育方面就多出了皮划艇、高尔夫、攀岩等精彩课程。如今的‘小白’也变成了真正的‘小白’,曾经的小白他们是绿色的车子……”
  春雨冬雪,浙大在每一天都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景。在这些日夜中,有些东西从无到有。“很幸运,我们能见证,也能参与其中。”这四个少年也许永远不会忘记浙大第一届学生节时的新奇与快乐,不会忘记新年狂欢夜的精彩与感动,更不会忘记集体婚礼的浪漫与温情。而对于已经沉淀的美好,他们希望这些能够继续存在着并将更好的发展下去。对余泽超来说,浙大的学长文化对他影响最大,“学长文化是很好的传承,学长们都很无私,他们非常愿意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跟学弟学妹们分享。”
  浙里走过的每一寸路,每一道风景都值得细细回味。每一天,浙大都在成长着。这群少年,持有他们的梦想和执着,他们与浙里共同成长着。不,也许应该说,我们都在与浙大共同成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