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建筑设计院“青川之友”助学2016活动记实

时间:2016-07-14浏览:698

青川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中心项目是2008年浙江省援建青川功成东归后,2010年春,由徐一骐先生牵头,完全靠浙江民间捐资兴建的一个特殊项目。浙大建筑设计院全过程免费设计并参与后期服务。1500平方米的小型项目,由浙大建筑设计院董丹申院长亲自担任项目负责人,建筑专业一所陆激出任设计总负责人。前后历时5年,数易其稿,历经坎坷,于2015年6月1日落成投入使用。

blob.png

blob.png

项目完工,设计师本该功成身退。然而经年砥砺铸成情缘,牵挂仍在,浙大建筑设计院得院领导支持,陆激联系徐一骐先生,通过青川县精神文明办的帮助,发起组织了“青川之友”助学活动。陆激老师说:“青川之友活动是一种延续。通过民间的关系与力量,为连通青川与浙江建立多一种渠道,为青川的孩子们提供多一个视野与机会,也为青川的方方面面提供多一点智慧与友谊。而参与者也能因为这个活动,由奉献点亮生命。”

活动一经提出,获得了各方鼎立支持。院党委书记吴伟丰亲自参与指导安排。原贵州大学校长、浙大数学系陈叔平教授欣然受邀,教育学院蓝劲松教授专门调整工作与课时加入助学团队。建筑一所蔡梦雷、冯余萍、邱媛和郑恒也特别花时间构思准备了与孩子们的互动活动。

六月的青川,山如黛,水如腰,风光如画,人美如景。经反复联系酝酿,“青川之友”活动如期成行。

blob.png

6月4日清晨出发,一行人经广元历时6小时到青川县城乔庄。旋即于午后,在县影剧院举行“青川之友”助学2016活动的首场报告会。

报告会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健主持。县委副书记、县长刘自强、副县长罗嘉斌出席。会议首先表彰了《为了生命和家园系列丛书》主编徐一骐先生的事迹,并由刘自强同志代表中共中央文明办向他颁发了“中国好人”荣誉证书。随后,特邀嘉宾陈叔平校长为到场的1000余名中小学师生,作了题为《求学、务农、教书——我走过的路》的报告。陈校长是个有故事的人,没有学究气和官腔,以风趣幽默的言语、平实珍贵的道理,分享了他从下乡务农、回城求学、读博士、当教授到大学校长的人生历程,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才是踏实和认真,如何做到质朴而勤奋,为何要忍耐和坚持。每一句都说到老师和孩子们的心里。他以长者的身份,殷切地嘱咐孩子们,不管有多少困难和诱惑,不能放弃读书,读书能带领人们走向一个新的世界;不管有多少无奈和牺牲,不要放弃追求,一切皆有可能。陈校长精彩的演讲获得了师生们广泛的共鸣和发自内心的热烈掌声。陈校长的讲演为“青川之友”助学活动开了个好头。尽管在全球各种讲台上做过很多报告,这次为大山里小县城的孩子们演讲,他依然很认真。之前花了很多心思准备,还特意列了提纲征求相关意见。报告会意义深远,在场大多数孩子会铭记一生。这短短两小时的推心置腹和语重心长,无疑将推动其中一部分孩子命运的齿轮。

blob.png

翌日上午,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蓝劲松教授的专题讲座在乔庄初中举行,马健主持讲座,罗嘉斌出席。蓝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研究心得,给学生家长、老师带来一场精彩的“家校互动与学校文化再造”讲座。通过鞭辟入里的分析,指出家校互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成功的示例指出解决方案,给老师和家长们提供专业指导。蓝教授还跟老师家长进行现场互动,分享如何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如何加强家长跟老师良性沟通,生动细致地介绍了互动方式,并全面阐述了校园文化建设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blob.png

蓝老师这次讲座,是根据青川县有关方面的要求,由“青川之友”助学活动组织联系,我校教育学院推荐的。蓝老师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因此讲座很有针对性,老师、家长们受益匪浅。无疑,这种安排是成功的,也是可以在未来复制的。

与此同时,青川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中心热闹非凡,30个出生于2008年的孩子们,在家长和老师的陪同下,加入了这次专门为他们设计的活动。建筑一所的建筑师带着孩子们,在他们自己带来的卵石上,用各种颜色随心所欲地画画。孩子们开心又认真地描绘出自己内心的画面,发挥各自的想象,有抽象的,有具象的,有很多你想象不到的……时间很短,可孩子们的创造力却无穷无尽,带给每个参与者太多感动和收获。最后,根据事前的预设把孩子们的作品组合起来,融成一个全新的环境艺术装置,固定在活动中心庭院的一角。浙江人捐赠的房子里,留下了震灾那年出生的孩子们自己的参与和创造,有孩子们的童心,有青川人民的真心,也寄托着众人的爱心。

blob.png

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还在彩纸上写满了文字,许多感激,许多祝福。也许有事先安排的成分,但每一点一滴微小的创意和开心,能带来改变,能带领成长,也分明指向明天。

blob.png

blob.png

6月5日下午,同志们在青川县文明办、教育局领导的带领下,专程走访贫困家庭。有去年接受过资助的孩子,他们勤奋努力、积极乐观,从贫困和家庭变故中坚强起来;也有灾后受创又新遭打击的家庭,孩子们既脆弱,又坚强,说到动情处,在场的人都饱含泪水。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涓滴归海,一对一的助学捐赠,也是“青川之友”助学活动重要部分。

短短两天,我们以微薄之力,让爱在青川延续。除了画图纸造房子,设计师们还应该有更多方式来参与社会,丰富自己的生活和生命。“青川之友”助学活动就是这样一种尝试,按陆激老师的说法:如果可以,我打算推动这件事,办它十年。

“也许这将会成为传统,这只是一个开始。”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