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置在大海边

时间:2016-09-23浏览:409


  ■学生记者 刘光
    随着一辆长途汽车开进浙江大学舟山校区,一栋栋砖红色的建筑映入眼帘,建筑物的顶部铺的是一层层深色的瓦片。从杭州乘车三个多小时的同学们到达目的地,海洋学院部分学生的短学期课程就要在这里进行。
  海洋学院海洋生物专业2015级的郑智兴是第一次来到舟山校区,“第一眼看到这里的建筑,给人的感觉大气,肃穆。”郑智兴说,海洋生物短学期从七月五日到八月五日,这期间需要在杭州和舟山两地学习。
  虽然几乎用了半个暑假学习短学期的课程,但当时的郑智兴仍旧抑制不住对舟山校区的憧憬和对接下来学习计划的期待。
  7月20日第一个短学期结束之后,按照日程,7月23日上午八点客车准时出发,中午十二点左右到达舟山校区。“舟山和杭州差不多热,风大到可以吹起头发。”下车后,他们被一股热浪包围着,大家急忙赶往宿舍避暑。
  出海之前,为实习做的准备正紧张的进行。“专业的老师教我们如何制作培养基,怎么培养微生物。”郑智兴说,因为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刚到舟山校区他们就开始学习实习用到的操作步骤规范等。
  这次实习一共有三次迈向海洋的机会。
  首次出发,郑智兴他们来到了位于舟山群岛的东南部的朱家尖大沙里,大家五人一组,带队老师提前设置了A到D四个区域,每个区域大概十米长,宽度六十多米。五个人围起来,按照带队老师设置的区域进行样品采集。
  “哇,我有抓到一只沙蟹!”一声惊叫,大家再次围拢过来。
  郑智兴那一组“收获”很丰厚,“大家就是看到什么抓什么。”活的生物有一到两厘米的沙蟹、还有小到蚂蚁大小的海虱子。回到学校之后,郑智兴他们把这些生物洗干净,用甲醛溶液浸泡之后,留在实验室中观察。
  取到的岩质大家则是分组使用培养基培养上面的微生物,郑智兴介绍,每个组在新校区制作了二十个培养基,收集到的海洋微生物成功的进驻了“新家园”。
  第二次出海是第东港莲花岛的礁石滩。“滩涂给我的感觉并不十分友善,有时候还有异味。”郑智兴仍旧忘不了那天,大家踩在泥巴里,用手去抓一些滩涂生物,譬如蛤、泥蚶、沙蚕、招潮蟹以及弹涂鱼等,大多数生物有着软软的身体,活生生的动物还会在手中蠕动。
  郑智兴他们提着采泥箱,把采集到的泥巴放到里面。郑智兴说:“来到滩涂上实习,大家经历的是在泥巴中认识海洋的生物。”这个认知实习给了他们接近真正海洋的机会。
  最后一次是出海,目的地是摘箬山岛,整个行程虽然三四个小时,但是主要的时间在船上度过的。郑智兴说:“之前来的时候有人晕车,但这次没有人晕船。”大家在船上准备着采集工作,每到一个位置,大家用采样器抽取一定的海水,保存之后用来微生物的培养和测定。回到实验室之后,就是后续的培养和撰写报告等工作。
  “这几次出海收获很多,见到很多书本上的生物。”郑智兴感叹道,“好想快点来舟山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