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科学之桥 觅传播之音

时间:2016-10-14浏览:462

 

  2016年7月6日至13日,来自台湾地区的成功大学、交通大学(新竹)、清华大学(新竹)、台湾大学、“中央”大学及大陆地区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师生参加了由浙江大学主办的首届海峡两岸大学生“科学传播能力提升”训练营。
  训练营得到教育部两岸交流项目支持,旨在以“桥”为主题,设计“面向同龄人”、“面向儿童”、“面向大众”等不同受众、不同场合的传播活动,营造交流协作、多层互动、展示呈现的氛围,提升大学生科学传播能力,加深两岸大学生间的理解和认同。

■中国科学报记者 陈彬

    2016年7月的浙江大学,一场属于科学的训练营开始了。由该校主办的“首届两岸大学生科学传播能力提升训练营”,邀请了来自台湾5所高校的25名学生,以及大陆两所高校的18名学生参加。在训练营中,营员们除了要参加各种科学活动,领略苏杭地区独特的文化外,还要以小组为单位,为杭州当地的数十位小朋友设计一套有趣的科学装置。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向小朋友们讲明白装置背后的科学原理。

一群朋友
    全部43名同学被分为8组,每组成员必须来自大陆和台湾的不同高校,加强海峡两岸学生间交流的用意非常明显。
  裘遒是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融学专业的学生,他也是此次参加训练营的学生中,少有的几个非理工专业学生。作为一名“非理工男”,裘遒的性格虽然要活泼一些,但他也会面临尽快熟悉的问题。好在裘遒平时酷爱篮球,而恰好同组中一位叫作吕孟学的台湾学生也是个球迷,于是两个人从NBA谈起,共同的话题很快使两人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球友”。
  主办方考虑到了营员们的沟通问题,因此在训练营正式启动前,他们组织营员远赴安吉,通过皮划艇运动进行破冰。来自浙江大学的营员单萍说:“在此之前,我还是感觉因为成长环境、思想方式的不同,我与台湾学生之间还有些隔阂,但当那位台湾同学将船桨伸来的一刹那,我觉得我和他们终于成为了一个整体。”

一点对比
    此次训练营,主办方将主题定位为“桥”。这一主题既契合苏杭当地文化,同时又寓意架通两岸大学生沟通之桥。既然以桥为题,在活动中自然少不了桥文化的渗透。于是,在开营后不久,营员们便来到了历史名城乌镇,开启了一场“寻桥之旅”。
  “一开始我们也想追求数量,但后来我们发觉其实停下来,好好欣赏一座桥也很不错。”来自台湾清华大学的学生蔡明城说。于是他们选择了一座廊桥停了下来,仔细研究桥梁结构,听当地人诉说这座古桥的历史。“当时还有一位随行的老师,为我们讲解着相关的概念,他看待这座桥的视角真的与我们很不一样,我们很受启发。”蔡明城说。
  就在营员们流连于古镇的各色水桥之上时,一些人也慢慢发现,面对古桥,大陆与台湾的学生也展现出了一些自己的个性与特点。
  台湾的一位大学教师洪汶宜是此次训练营的一位带队老师,在观察两岸学生的一些表现后,他作出了这样一番比较:“面对新鲜事物,台湾学生要更加开放、更加活泼;大陆学生在很多时候有些‘放不开’,但更加认真和专注。这可能是两岸不同教育环境所导致的。”

一份期待
    结束乌镇行程,营员们真正开始了此次训练营最主要的任务―――为当地小朋友设计科学装置,而在这一过程中,台湾学生活跃的个性和大陆学生认真的态度有了更淋漓尽致的表现。
  “台湾的同学更外向、活跃,在讨论中的发言也更踊跃。”裘遒所在小组此次设计的是一个与力学结构有关的拱桥,另外还设计了一个展示摩擦力的小装置,这些装置的创意最初就来自于台湾同学的提议。创意提出后,组里的几位同学通力合作,最后由裘遒这位“非理工男”负责装置的讲解。
  “我们这叫分工合作。”裘遒笑道。
  对于最终展示在小朋友面前的几十台科学装置,身为老师的洪汶宜给出了自己的评价:“整体而言,这些作品是在我的预期之上的。但有些遗憾的是,由于同学们平时很少有讲解科学知识的经历,所以他们在为小朋友讲解装置背后的科学原理时,常常抓不到重点。”
  对于洪汶宜的观点,亲身经历这一过程的营员们也有着相同的体会。
  “我觉得在讨论的时候,我们没有想清楚到底想给小朋友展示什么,我们的侧重点有一点儿问题。如果再有一次机会的话,我首先会搞清楚该省略什么,该突出什么。”说这番话时,裘遒的语气中多了一份期待。
  经历这次活动后,内心充满期待的远不止裘遒一人。比如洪汶宜就觉得营员们在展示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正是自己在未来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我们是搞土木的,如果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连自己的想法都表达不完善,又怎么要求对方信任我们的设计呢?”他想着在回到台湾后,好好在这方面的教学中下一番功夫。“这也是此次训练营给我最大的启发。”
  (原载《中国科学报》2016年7月21日五版,有删节)


◎科学营主要环节

水上破冰:
  在世界冠军许亚萍老师团队的指导下,营员学习初级皮划艇运动,下午进行水上运动比赛,既学习了与水相处的要领,也学习了相互支持配合的要领。

大牛论坛、大牛实验室:
  来自科学传播界的资深专家,为营员开设讲座。浙大文化遗产研究院通过专题开放,展示了利用高清成像技术记录和复制的敦煌壁画和洞窟,营员们参观了正在研制中的考古记录设备。

小牛实验室:
  航空航天学院老教授庄表中的“动力学魔术”让营员学习了从对象出发的传播模式。
  “大朋友和小朋友对接”,为营员们设计了面向受众的小调研,使营员们把握儿童的理解力和需求。
  科学装置设计制作,营员合作通过各种装置吸引小学生兴趣,包括学习用儿童的语言、在展示中更多的互动等等。

开放评比:
  8个组完成装置设计,现场邀请来50位在杭小学生参加互动体验,来自学校农学、计算机科学、土木、能源、教育、建工等领域的6位学者担任评委,选出最具人气与传播力的科学装置。

文化活动:
  乌镇寻桥之旅,8个小组在寻桥的过程中了解民俗文化,学习古人智慧,同时,他们晚间分组介绍各自的日间所见所闻。


◎科学营成果一览

温差发电风扇:热能转化成电能带动风扇转动。
天桥・漫步在云端:利用磁场力使物体沿着一个轴或几个轴保持一定位置的原理,让桥悬浮。
幻影金字塔:利用光的半投射和半反射原理,把二维视频图像转移到透明有机玻璃四棱锥上,形成模拟三维效果。
走着,桥:利用重力与摩擦力搭建积木桥。
火山爆发:利用小苏打和醋发生化学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原理,模拟火山喷发的现象。
海霸:让小朋友在游戏中初步体验计算机编程的逻辑与规则。
Airwork:利用液体高度差产生压差的原理,展示虹吸现象。
小珠仔的寻宝之旅:通过钢珠在不同机械结构间的运动,展示不同声音产生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