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4日下午,在浙江大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心(大型真菌标本实验室)林文飞老师的带领下,参与本次以“寻蘑菇”为主题的文化校园行活动的同学们开始了在紫金港校区的搜寻。
香菇“蓝瘦”是有科学道理的
蘑菇普遍喜阴喜潮,6—10月是“盛放”期,我们算是踩了个当季的尾巴。在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里,大家发现了花脸香蘑、粉褶菌、革菌、黑木耳、鬼笔、墨汁鬼伞、毛头鬼伞、马勃、牛肝菌,它们有的长得很艳丽,有的头顶上有毒,有的据说很美味,还有网红“蓝瘦香菇”的近亲。
有小伙伴曾在新西兰的路边拍到过一朵“蓝瘦香菇”,林老师一看,哦,它的学名是暗蓝粉褶菌。照片上“蓝瘦”的模样,是因为它马上就要枯萎了,所以说它“难受想哭”还挺有科学道理。暗蓝粉褶菌盛放的时候,像一把打开的雨伞,非常饱满,并不瘦。它们在国外有,在中国的云南、浙江、广西、香港等地也都有发现。
除了蓝色,粉褶菌还有粉色、紫色、橘色、红色等各种鲜艳的颜色。在这次搜寻中,我们找到了“蓝瘦香菇”的近亲——褐盖粉褶菌。
缘分深了,化成“灰”也能认
林老师说,中国目前已知的各类大型真菌估计有3800种以上,在他实验室里,搜集其中1000多种的标本。而单单紫金港校园,林老师就陆陆续续发现了100多种。
蘑菇(大型真菌)是一种很神奇的生灵,因为有很多不可测因素,所以遇到它们,特别是有预见性地“约会”需要一些缘分。早一点或者晚一点,它或许就不在那儿。
有些蘑菇需要与其他生物共生,于是就为寻找提供了极大方便。比如,鸡枞菌就需要与白蚁穴共生,牛肝菌需要与一些特殊树种共生。林老师说,紫金港校区有两块“宝地”,他在那儿发现过不少鸡枞菌。这可是云南著名的山珍哪,很珍贵,而林老师一次采过好多,还略带炫耀地说,吃都吃不完……
作为一个骨灰级的找菇选手,认得鸡枞菌还属于入门项目。如果菌菇化成“灰”了你都认识,那就厉害了。
在一处草地,我们发现了一种毛头鬼伞——我们餐桌上鸡腿菇的野生品种。它们有的像刚刚突出地面一个小鹌鹑蛋,有的正打开一把小伞,有的则像墨汁一样干瘪墨黑了。林老师说,这是菌菇不同生命阶段的形态。干瘪变黑是表示接近生命的周期,再晚一点,可能已经化成汁液,很难辨认出它曾经在这里生长过了。整个过程大概发生在7—8小时内。
未来世界里的蘑菇太重要
寻菇路上,我们在一些枯死的树干上发现了不同品种的木腐菌,比如革菌。哪里有枯枝,哪里就有它们。
木腐菌和许多真菌被视为森林的清洁工,它们能使枯枝、落叶分解,分解的产物归还给大自然,参与物质循环,促使森林树木天然的新陈代谢,维持生态平衡。如果没有真菌的存在,植物和动物的尸体就会永远堆积在地球上。
被称为科学界的“蘑菇代言人”的Paul Stamets,曾发表题为《蘑菇拯救世界的6种方法》的TED演讲,他希望利用真菌来恢复生态:选择适当的真菌加入土壤中以增加土地的生产力,清除污染物,加强碳封存能力,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程度;除了净化土壤,特定真菌还可以通过分泌能够分解油污等污染物的酶,来实现水体净化。
大家熟知的冬虫夏草,其实是蘑菇界的“摄魂怪”:当虫草菌寄生在蝙蝠蛾幼虫体上,吸收虫体营养,长出了虫草子实体。林老师实验室的玻璃瓶子里,有一只马蜂悬浮在酒精中,它的肚皮上,长出了一条长长的歪歪扭扭的虫草。
寻菇达人技能GET
怎样成为一个靠谱的野外寻菇高手呢?装备还是很重要的。这里放送一份清单:篮子、记录表、塑料密封袋、纸巾、剪刀、木棒、相机,还有一个GPS定位器。其中,木棒是用来打草惊蛇的。
找到蘑菇后,怎么给它拍一张合格的定妆照?这也是很有讲究的。拍定妆照的时候尽量从下往上拍,为的是能拍出菌褶的细节和形态,它们是辨认菌类品种的重要特征,有可能的时候可以尽量深入地下地挖出一朵蘑菇,把它倒过来,和另一朵还长在地里的蘑菇并排放在一起,拍一个合照。
记住一点,任何一种菌菇,手碰碰是不会中毒的。但绝对不能随意食用。比如,黑木耳算好吃的吧,但新鲜的黑木耳是不能吃的,只有在鲜品晒干再泡发后才可以食用,否则可能产生过敏反应。
热门问题:蘑菇好不好吃,有没有毒,有没有判断标准?
蘑菇种类繁多,目前还没有一种直接通用的办法来判断是否有毒。不过,如果一个蘑菇既有菌盖,菌环和菌托,三者齐备的情况下,基本上可以判断是一种毒菇。
但是说“越鲜艳就毒性越大”的说法是不靠谱的。比如有一种白色的致命鹅膏,很素颜,但是毒性很强。
【寻菇有感】
没来之前,路边所有的“小伞”都只有一个名字——野蘑菇。可来了之后,一切都有了具象的样子,你从不曾知道就在你踏过的地方还有鬼笔在匍匐,还有马勃在蓄积着绽放的力量,还有墨汁鬼伞的只争朝夕。大自然真是神奇的世界,许是自卫,鬼笔生生把自己长成了眼镜蛇,许是传承,马勃用一生换来孢子的远行,许是娇羞,花脸香蘑染上女子的绯色,又许是渴望,牛肝菌的骨子里流着狂欢的因子。(熊苗 交叉创新平台)
在紫金港生活了一年,这么靠近大西区寻找生物还是第一次。第一次真正成为一个“采蘑菇的小姑娘”,在静谧幽暗的树丛里有着蓬勃生长的菌菇,凭借着自身去净化已经腐烂的植被。一直奔走于社交网络和书本之间,才回想起来已经很久不曾因为细小的欢喜而欢喜。生命真正的呼吸不应止于钢筋水泥和数码设备,更应该时不时去拥抱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温柔和新鲜。(彭思粤 生物医学工程)
我们穿梭在树林中,隔夜的雨水黏在树皮上,整个土地散发着一种不甚美妙的泥土和黄叶腐烂的气味,像是深秋的预告,像是落叶归根的眷恋。像是我真正属于了浙大这片土地,血脉开始相通。(李晨啸 传媒)
蘑菇,多达3800多个种类的神奇真菌类,殊不知藏在校园里的枯叶丛下,草地上,树干上,被我们发现后便从老师那里获得了一份关于它的简历。信手拈来的每一个关于蘑菇的属性,都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以及想要去走近它的渴望。我想,大概也是这份渴望带着老师去探寻蘑菇的世界。自然不只是自然本身,还有通过她你所能创造的每一个有趣的想象,以及把她传递给别人时那份心满意足的喜悦。(潘康乐 园林)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仅讲解蘑菇,也对周围的树木进行详细的介绍,我们判断树木是否死亡的方法等很多生物知识。找蘑菇不仅让我们在课余时间走出寝室,感受自然,丰富知识,收获新朋友。我们不仅完成了找到十种蘑菇的任务,更收获了拥抱自然的快乐。(乐姿妤 人文科学试验班)
(本文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号“浙大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