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学长组:“我的小宇宙要爆发啦!”

时间:2016-10-21浏览:946

  ■本报记者 柯溢能  通讯员 许怡
    刚经历完一场酣畅淋漓的游戏,浙江大学求是学院丹青学园的学长组成员史惠琳就带着一个新生宿舍的同学开起了会。
  “我们有两次挑战的机会,本该成功的,问题可能还是出在大家没能信赖彼此。”史惠琳首先打开了话匣安慰大家,打破了宿舍的低气压,大家开始寻找自身的不足和同伴的闪光点,感受“远亲不如近邻”的友谊和凝聚力。
  在丹青学园,“同舟共济―――新生寝室熔炼计划”已经开展了8年,而学长组作为这一计划的参与方,寓教于乐,引领新生通过新颖活泼的体验化游戏,在突破重重挑战的过程中战胜自我。

体验模式贯穿朋辈教育
    在丹青学园,像史惠琳这样的学长组成员共有306名,已覆盖所有新生宿舍。“看到这群大一新生,我就想到了去年此时的自己。”史惠琳告诉记者,“我看到他们,想把我所经历的大学生活全盘告诉他们。”
  熔炼活动中,与“小鲜肉”形成反差的是学长组成员,他们忙前顾后,现场布置、游戏引导、盖章签到……每一环节都做得十分细致、有条不紊。
  作为参与设计并见证丹青学园熔炼教育始终的辅导员郑玲玲谈道:“寝室是大学生活的重要节点之一,是高校生活德育的有效载体,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社会化的关键期,但也往往容易集聚矛盾。学长组通过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在一个个精心设计的团队游戏中引导新生打破人际坚冰、建设属于自己的共同家园。”正是基于这些考量,郑玲玲和丹青学园辅导员们一以贯之地践行这套体验模式。
  在熔炼活动之一的“寝室携行”中,新生们开始困惑“到底是个人还是团队生还的概率大”;在“信任之旅”中,新生们失去了早已习惯的视觉优势,比以往来得更“无助”些;在“心有灵犀”中,新生们惊讶于彼此的非语言沟通与协同作业如此默契;在“求是锦囊”中,从来没有觉得面对危机是如此地惊慌失措。而这一切都将在熔炼的最后一个环节分享讨论得到完美诠释,这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学长组带着大家复盘整个游戏过程,开始在宿舍里的“第一课”,让游戏回归本质―――教育与反思。
  这种朋辈教育,学长组结合了自身的阅历、知识、体验优势,感同身受,对大一新生开展始业教育,改变一味灌输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更加贴近“95后”学生的特点。

“学霸带出学神”
  2005年浙江大学启动“一年级学生学长辅导计划”。十多年来,一批批学长参与到服务新生的行列中。每位学长组成员都会说,自己有一种很大的成就感。
  一组数据可以展现,每年丹青学园放出的学长组名额约三百来个,而参与报名的学生有五百余个,竞争激烈的年份甚至高达八中选一。而记者以“浙大学长组”作为关键词检索时,大量满含真情实意的感言和心得。
  “学长组的工作并不只是学初的见面,更多的是日后的相伴。”
  “作为新生的大哥哥大姐姐,我们有一种别样的骄傲。”
  学长组报名火爆背后,展现出教育的不同方面。众所周知,在高校中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平台有很多,比如学生组织和社团。但学长组工作让学生们有更多参与学校事务管理的尝试,每个人的能量小宇宙都要爆发。
  而新生当中,学长组最需要表达出一个真实的自己,在过程中,展现榜样的力量。
  陆旷野,一个丹青辅导员熟悉的名字,更是普通学生相识喜爱的学长。作为团总支书记的他,不仅工作出色,更是一枚标准的“学霸”,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并通过选拔进入竺可桢学院。
  作为学长组一员的他,将自身的优秀传递下来。他所对应负责的5位理科试验班学生,均成绩优异,其中沈磊同学作词的《遥梦秋杭》在“我和G20”原创歌曲与视频征集活动中获得第一名,社会反响热烈。
  正是在这样的成就感下,学长组成员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显得更为突出。记者在采访时,丹青学园正在展出获得竺可桢奖的学生事迹,而介绍中的宿舍号是个规定动作。“宿舍文化是我们特色大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郑玲玲说,“正是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一个学长联系带动一个宿舍,迸射出别样的风采。”

从感性到理性的培养转变
    “要让学长组发挥好作用,首先要思考学长组这一主体的成长模式。”
  郑玲玲一直认为,学长组作为新生入校相遇的第一批浙大学子,他们的学识与气质、心态与观念、行为与品质,都将对新生的浙大“第一印象”产生影响。随着始业教育阶段新生与学长组的相知相熟,学长组传递出的“浙大精神”,更会长远影响新生在浙大学习和生活中的众多选择。学长组不是简单的“以老带新”,更是一个又一个传递优秀“浙大人”接力棒的故事。
  随着教育改革与实践,丹青学园对于学长组的培养也不断发生变化。早在报名学长组之前,学园就潜移默化地开展全过程培养,更加注重价值观与人格塑造。学园开展包括情绪管理训练营、职业生涯规划训练营、自立自强训练营等在内的系列训练营,将学长组塑造成在一定领域具备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士”,为学长组能力素质的提高提供平台。
  史惠琳说:“不知不觉中,我们从新人成长为学长。”这种长效性的培养模式还在吸引学长组贡献更多的积极服务,而从技能上提高学长组成员,使其能够直观看到自身的蜕变,更是经历这一过程最大的收获。
  目前,学园正在积极探索微型公开课,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才能在学园打造的自由天地里付诸实践。“学生提点子,学园来落实。让学生自己走向讲台,尽显十八般武艺,并通过训练营平台,为丹青学子量身定制自信、负责、大气、有为的园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