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港的“粉色”漫开了

时间:2016-11-04浏览:461

   ■学生记者 王方
    “紫萱,你捧着个手机念叨啥呢?”2014级新闻学的谢丹颖一走进校庆办,便看到2013级食品工程的朱紫萱一手拿着手机,一手托腮,对着屏幕自言自语着。“这不是大家还没来,我闲着没事,就在直播软件上玩玩直播嘛。”朱紫萱扭头答道,说罢,又继续跟屏幕那头的小伙伴聊起天来。
  朱紫萱和谢丹颖两人都是浙大120周年校庆特稿中心的学生成员。为了办上一场最具创意的120岁“生日派对”,特稿中心的成员们每周都会见面,朱紫萱刚刚便是趁着例会开始前的一点空闲,玩起了直播。
  面对大家连珠炮似的问题,朱紫萱解释道:“我玩直播是受了之前实习的‘熏陶’。”大三时,朱紫萱去校外实习,所在的公司常会举办类似红酒品鉴的活动,但外人很少能参与。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公司里的前辈们就采取了直播的方式,记录幕后的准备工作和活动的举办情况,效果很是不错。
  “我们120周年校庆不就是件大事儿嘛,够你‘圈粉’的啦!”一位老师说。灵感一来,特稿中心的成员们趁热打铁,当即决定在集体婚礼上首次试水,进行现场直播,若是效果让人满意,便在校庆活动中也采取网络直播的方式。
  2016年4月30日,集体婚礼如约而至。朱紫萱便成了校庆特稿中心的主播,无时差、无遗漏地直击集体婚礼现场。
  早晨九点,在新人还未入场时,朱紫萱便已手捧手机,头戴耳机,怀揣充电宝,“全副武装”地开始直播了。刚开始,观看直播的只有三四十人,留言的粉丝更是寥寥无几。为了“炒”热气氛,几名特稿中心的同学首先与主播互动,他们双击屏幕“点亮”来增加直播的人气,并送上直播应用中提供的虚拟小礼物。对此谢丹颖打趣道:“我只能送上几朵小花了!”。
  随着新人们陆续到场,观看人数也不断增加,在12点左右达到了一个高峰。“当时竟有500多人同时在线观看,真是没想到!”朱紫萱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依旧很是兴奋。
  观众们很多都不是浙大人,看到如此稀奇的直播,便纷纷通过弹幕问起“小肉丸”婚礼的细节来―――“有几对新人啊?”“什么时候婚礼正式开始呢?”……看到观众们的留言,主播都会一一回答,还会采访起身边新人的恋爱故事来。一位网名为“太阳的猴裔”的观众更是直呼:“被幸福的气息‘虐’到了!”
  婚礼现场,除了百余对新人,还有数不清的志愿者、竞相采访的学生记者们。《浙江大学报》学生记者团时任团长余瑛,便是前来报道集体婚礼的记者之一。主播在操场闲逛时,偶然看到刚采访好一对新人的余瑛,连忙凑了上去,拉着余瑛加入她的直播空间,分享起做记者采访的感受来。同在现场的志愿者、摄像师、亲友团也陆续入镜,与屏幕另一端的观众打起招呼。
  “直播最有优势的地方是它的即时性,能够采集到人们在第一时间的未加润色的想法。”朱紫萱在直播结束后总结道,“所以当时与志愿者、学生记者们的互动也算是我们特稿中心的另一独特之处。”通过实时的直播,不仅让观众们看到集体婚礼的甜蜜与盛况,也呈现了更多不为大众所知的幕后工作者们的辛苦与付出。
  下午三点,集体婚礼进入尾声,直播也随之结束。回忆起那天的紫金港,只记得是粉色的,混杂着太阳与汗水的味道,而初步尝试的网络直播却让那天的“粉色”漫开去了,让没有机会前来围观而深感遗憾的人们,让不了解浙大集体婚礼传统的人们都切实见着了“幸福”鲜活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