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观察

时间:2016-11-25浏览:562

 

2016级工科试验班施敏辉:
  浙江大学一应俱全的生活化设施,让大学具有自己的存在意义,给学生提供学术氛围浓郁的“象牙塔”,让学生在这里获得社会生存的基本技能。网上可借用的教室和活动室,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开展交流活动,咖啡厅和毕至居让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更加密切。日租房和素拓活动的搭配,让大学的课余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充满便捷,紧跟时代的校园空间氛围,让我感受到空间建设的与时俱进是一件多么切身的事情。当然在寻找校园的年轻时,我也会去体会校园文化空间的厚重,浙大之大不仅仅是空间,更在时空外延之广大。
  总体来说,校内空间资源的利用是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的,而学生能力的提升代表着学校软实力的提升,这和浙江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目标十分契合。

2015级农业工程专业厉倚豪:
  紫金港校区整体给我的感觉是宽敞且不空洞的。建筑物和树林交错分布,给学生很好的感悟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体验。道路的设计关系到学生的安全与便捷性,尤其是东一路口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换了一下,很好规避了交通堵塞的麻烦。学校很好地分配宿舍、运动、学习区的空间,方便了学生锻炼和学习。在食堂分布上,学校能够很好地体会到各个学部学生的需求,节约了时间成本。
  细说到具体的空间分布上,西区的教室挺多,自习很方便,稍微不足的是座位偏小,做作业时身体有些拘束。还有是西区走廊上的桌子是很好的设计,如果有更好的灯光设计,那将会是很多人流连忘返的重要空间。我非常喜欢医学图书馆,桌子很大,灯光很亮,非常适合看书学习。美中总有不足,数量上可能有些不够,尽管是平时周末也让人感叹浙大学子对知识的渴望。
  总体而言,在空间设计方面,学校在学生的食住行各个方面都很好的关注到了。

2015级统计学专业吴潇然:
  我所理解的校园的空间文化,落实到学生活动方面,它的意义是做浙大人才能做的活动,将校园的空间文化带上浙大特有的风格。在学生活动扁平化的大学校园里,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活动的策划与进行,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组织活动的经历。这些细小的个人行为所带来的影响我们便称之为文化效应。
  学校对于学生空间的利用还是较为合理的,文化广场摊位的借用和教室活动室的借用都非常方便。以浙江大学学生对外交流协会近期在筹备的中外音乐节为例,我们的项目组成员定期在教室开展交流会议来筹备我们的品牌活动,通过文化广场的现场宣传来推广活动和初期海选,在临水报告厅呈现最终的音乐盛宴。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热情去对待这个活动,体现协会的文化,更体现了浙大的空间文化。

2016级行政管理专业王天仪:
  走进西溪校区图书馆,沿着一楼的石子路拐个弯,一间隐匿在图书馆一楼的小木屋悄然显现。这里是西溪校区举办讲座的主要场所之一,是同学们自习的安静角落,也是同学和老师探讨学术问题,交流生活感悟的理想空间,这就是人文学院咖啡馆。为了建设学院咖啡馆,人文学院出资购买了大量图书,所有书均由学生推荐购买。走进咖啡馆,靠墙的一整排书架凸显了人文学院的文化底蕴。学院咖啡馆不仅有书,还有各式各样的讲座,内容涉及艺术、哲学、历史、考古、文学等各个方面。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师、学者们在这个文化空间内为同学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知识。
  人文学院咖啡馆是浙江大学校园文化空间的一个代表,近年来,浙江大学校园文化空间的建设越来越完善,公共管理学院思想咖啡、传媒学院鸽子屋、爱享吧等文化空间为同学们提供了课余时间交流、讨论的场所,每到写小组作业的时候,分散在校园深处的各个小咖啡吧总是成为同学们讨论课堂问题的首选,而同学们的学习交流也进一步加深了校园文化空间的文化氛围。有了学校对校园文化空间建设的大力支持,相信校园文化一定能在未来更加繁荣。 (学生记者 施敏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