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 captain,m y captain

时间:2016-11-25浏览:412

    电影的结尾,看到基廷老师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时,托德和死亡诗社的成员一个个站上桌子,向着老师喊道:“Ohcaptain,mycaptain.”那一刻,眼泪再也抑制不住,流了下来。
  林夕有言:“在一些真正称得上伟大的电影中,见识到的真实世界该比我们自身的体验敏感上百倍,真人真事给拍成电影,应该拍出连当事人也不懂得用的眼光回看自身,这才会提升看事看人的层次。”而《死亡诗社》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
  有人这样评价说:“《死亡诗社》的前三分之二,都可以称得上是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喜剧,而最后的三分之一,则是能够激起思想浪花的悲剧。”这种剧情构架,只能用简单、朴素来形容她,没有一点讨巧的设计在里面。电影以她最热忱的感情,一种朴素的口吻向我们讲述了关于基廷老师和他的学生的故事。
  以“传统和纪律”为第一要务的威尔顿预科学院,在新学期迎来了一位新的文学老师―――基廷老师。老师一改学院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自己的课上让学生解放思想,抛开书中古老而呆板的理论;带领他们在绿茵场上用咆哮宣读自己的人生信条;让他们站上桌子来用不一样的视角俯瞰这个熟悉的世界……因为有基廷老师,因为有诗歌,学生们之前被框定的人生突然有了崭新的意义。他们去追求所爱,去展示自己的个性,去参与到“死亡诗社”之中。这时候,“死亡诗社”代表着的是一种诗意的生活态度,给他们的灰暗的人生带去了阳光,明媚而温暖。
  但在那时候的时代背景之下,过于自由的喜剧注定会因为那些泥于传统的人的阻碍而演变成悲剧。尼尔热爱着表演,可是懦弱胆小的他不敢违逆父亲的意思,在基廷老师的影响下,他才开始敢于追求自己的兴趣,并且也开始向父亲表达自己的想法。舞台上的尼尔充满了活力,闪闪发光,但这样一颗耀眼星辰却因为他父亲的阻碍而陨落。尼尔压抑着心中的痛苦,如同过往一样,但痛苦的堆积让他难以忍受,最终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自杀来表达自己的反抗。可这是一种多么无力的反抗啊。尼尔的死并不能改变什么,这只是给了校方一个辞退基廷老师的理由。
  电影的结尾,学生们站上课桌,向老师表达感谢与离别的同时,其实诗社所带给他们的希望,也悄悄在他们心底生根发芽。
  电影虽然结束了,基廷和他的学生们带给我们的感动还在,带给我们的思考还在。毫无疑问的是,电影中的基廷老师是一个过于理想化的人物。我们无法真正遇到这样一个老师,大家都是带着镣铐在现实中跳舞的一员。但船长给他的学生指引了方向,而我们的船长,可能就是这样一部《死亡诗社》。
  电影之所以能带给我们感动,其实是我们在尼尔、托德他们的身上看到了潜藏着我们的影子。我们在过往的岁月中,按部就班地生活、学习,就是像一集被精心安排好的电视剧,狗血却又让人深陷其中。我们经历高考,以为熬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道关卡,然而事实证明,我们又只是被谎言欺骗着。生活突然一下子不受我们的控制,像被打乱了的音符,所演奏的曲目难以入耳。
  我们忙碌,我们熬夜,这些都成了家常便饭。被控制的生活和失去控制的生活,两相矛盾之中,我们迷茫,不知所措。我们在心底发问,却又始终难以得到一个能够说服自己的答案。
  但《死亡诗社》给出了答复:“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死亡诗社》于我,可能就像基廷老师于学生们一样,带给了我另一种可能。生命本来的样貌是多姿多彩的,我们的人生,可能性是无限的,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诗意与生活向来都是无法分割的。虽然现实与理想充满矛盾并且对立着,尼尔的父亲其实就是残酷社会的一个投影,我们无法逃避现实,我们也不能用死亡来表达我们的反抗,我们的热爱,我们的坚持,对于生命的憧憬才是最强有力的武器。
  直至生命的终结时,我们至少可以说出:“我把活着喜欢过了。”
  学会热爱,是基廷老师教给学生的,也是《死亡诗社》教给我们的。
  ―――Ohcaptain,mycapt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