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过客”

时间:2016-12-09浏览:347

         赴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温卜村调研团团长、能源工程学院动力工程专业2015级硕士生孙畅的相册中有一张小女孩的照片。虽然衣着有些破旧,但她那水灵灵的大眼睛中闪现着清澈与单纯,嘴角微抿。然而,这朵单纯的微笑,却盛放在一片并不富饶的土地上。
  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地区,也是浙江大学结对帮扶点。2016年8月22日,调研团来此希望能为当地“贫困病”找出一剂良药。

深入农户,摸底走访
        为了有针对性地提出脱贫建议,首先要了解贫困症结所在,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深入村户了解情况。温卜村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山里的村子”,连绵不绝的山脉里零星地散布着几户人家,有时候从一家走到另一家甚至需要跨越一个山头。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调研团成员只能采取“沿路走、沿路问”的方式。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乡间土路并不好走。队员们幸运地避开了雨季,却与热辣的阳光撞个满怀。
  为提高效率,调研团分为3个小组,每组三四人,同时走访不同村户。调研时团队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语言不通。当地方言和普通话发音方式有较大差异,队员们常常将受访者的回答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以确保自己准确地理解了村民的意思。

因地制宜提高文化程度
        连日的走访让实践团成员意识到,教育水平低下是制约温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
  年轻夫妇小周一家三口的最高学历是初中,而整个村庄老一辈人的普遍水平是念完小学二年级。村民老李希望在县城上中学的儿子可以早些回家帮助腿有残疾的自己做农活,在他眼中,做农活可以维持生活,其现实意义大于读书。
  实践团成员、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专业2015级硕士生姜倩说,很多村民由于生活所迫,希望孩子能早日回来务农,而事实上正是低下的教育水平制约了温卜村的发展进程。为了提出合理可行的政策建议,调研团成员查阅文本资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并向浙江大学支村干部徐超炯老师咨询,不断开展辩论和探讨,最终提出“试点农村职业教育义务化”的建议。也就是说,要在当地推行职业教育,帮助村民更好地掌握一门技能,使得他们能够获得一份可以安身立命的工作。
  在书写政策建议的时候,团队里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园艺专业2015级农学硕士生陟颖提出了专业意见,农学博士出身的徐超炯老师把关,保证农学相关建议的合理性。也有教育学专业的姜倩充分利用其专业知识探索解决教育问题。调研团队成员学科背景丰富多元,不同的专业背景让政策建议的提出更具开阔性和多样性。
  “我们希望借助活动主办方的影响力,让相关政府和机构看到问题,真正将建议落到实处,发挥调研报告的价值,为温卜村带去些改变,而不是让我们调研团成为什么都不留下的过客。”孙畅表达了对报告后续影响力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