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携手艺术 笔墨书写古籍 --知名院士学者书法展、“四库全书”主题书法展、“昌明书学|连古通今”学术研讨会圆满举办

时间:2016-12-30浏览:770

12月26日下午,浙江大学图书馆携手香港城市大学和墨袖斋书法文化发展协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基础图书馆联合举办了“科学与艺术|书写与诗吟”知名院士学者书法展、“四库全书”主题书法展以及“昌明书学|连古通今”学术研讨会。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与嘉宾有,中国工程院潘云鹤院士、何继善院士,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宋永华,浙江大学图书与信息中心党委书记杨国富、图书馆副馆长黄晨,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特别顾问景祥祜,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俞剑平。本次活动也得到了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碑帖研究与保护中心、浙江大学儒商与东亚文明研究中心、墨袖斋书法文化发展协会以及浙江大学学生书画社的大力支持。

本次院士书法展共展出51幅院士、学者的书法作品,参展作品来自中国工程院的潘云鹤院士、何继善院士、谢和平院士,徐扬生院士(香港),香港的郑培凯教授,中央研究院的王�森院士(台湾)以及杜经宁院士(美国)。他们皆为科学专业领域内的翘楚,同时拥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和人文修养,笔墨之间,流溢着当代大师的气候与品格。“四库全书”主题书法展本着“以书法为津梁传承古籍文献”的活动理念,鼓励两校学生用书法誊写四库古籍。展览展出了来自社会科学专业、自然科学专业、人文艺术专业共24位同学的作品,所书写古文涉及22本古籍经典;每幅作品的跋处,都注有创作学生在书写古文时结合自身专业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开幕式上,宋永华常务副校长首先致辞。当谈到国际化浪潮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时,宋常务副校长表示:“在全球化背景下,学校着力于培养国际化人才。只有理解并传承本民族的文化才可以发展跨文化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越是对自己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就越能融汇世界文化。”在讲到浙江大学学生培养方针时,宋常务副校长强调:“要把通识教育作为全人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想要成为未来的领袖,要拥有宽广的胸怀和家国情怀,还要有科学求真的探索精神。”随后,何继善院士为开幕式致辞:“文字是文化的载体。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文字的传承将拥有更丰富的实现途径。书画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有其独特的魅力,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的同学们热心书法,积极参加文化交流活动,为两岸三地的文化沟通提供了桥梁  。”景祥祜特别顾问在开幕致辞中提到,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保存文献的地方,还应将书中传承的历史价值、文人风骨传递给学生。景教授特别感谢了两校学生为文化交流付出的精力,并希望学生们可以继续在保护、传承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向更多喜爱中华文化的外国学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之美。随后,来自浙江大学儒商与东亚文明研究中心的俞剑平副教授致辞强调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意义,并期待两校学生再接再厉,丰富传统文化之内涵。开幕式最后,潘云鹤院士宣布本次活动正式开幕。

开幕式结束,领导与嘉宾们一起进入二楼展厅,欣赏了院士学者们的书法佳作。随后,院士们在学生的带领下参观“四库全书”主题书法展,并对同学们的作品提出了指导和建议。观展结束后,各位嘉宾移步至三楼宋厅进行雅集活动,两位院士挥毫泼墨,互赠作品留念。

file.php?cmd=download&id=3081130

 

随后,在“昌明书学|连古通今”学术研讨会上,学生代表和院士学者在国立浙江大学厅共话书法之美,共品经典之韵,分享对四库全书的独特认识和创新见解。中国工程院潘云鹤院士结合汉字的演变历程,强调科学促进了艺术的发展。何继善院士补充道:“艺术和科学都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不同方式,艺术和科学都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在不断发展。技术是一种发明,而艺术是另一种发明,它创造出现实世界并不存在的画面。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是相通的。”在谈到如何在传统中创新时,何继善院士通过艺术与科学的共通性引出:“现在的发明作品都是不完美的,要敢于创新去不断完善它。”  随后,两位院士向大家分享了他们对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的见解,鼓励学生以书法为津梁,充分发挥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符号的作用,在读贴临帖、学练书法的同时体会中华古籍的文化精髓,将古人的智慧传承应用于现代社会。

黄晨副馆长就数字图书馆在文化传承方面应承担的角色分享了他的观点:“数字图书馆作为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方向,要以历代书画艺术、唐诗宋词元曲等为基本素材,开发出适用的数字系统,使这些传统文化结晶能够更为广泛、便捷地为师生所用,以保护和传承中华文明。”  景祥祜特别顾问向同学们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在保护文化遗产中的应用,并期待跨学科的合作;保护文化遗产不仅仅靠文史专业的同学,工科商科的同学们也可以发挥所长,比如建筑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动画技术还原古塔的建设过程,解剖古塔的结构。之后,来自浙江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的五位同学分别登台分享了自己在古籍探索中的收获。

潘云鹤院士在研讨会的最后,肯定了两校学生从自身专业的角度重读经典的学习方式。他赞赏商学院的同学对传统文化的热诚,也希望其他专业的同学能够多参与这种文化交流活动。他指出:“你们不仅仅在写书法,也是在重新发现传统文化。现在很多人在学习英文的时候忘记了中国古代文化,虽然传统文化有一部分的内容过时了,但是其中也有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在新的时代之下,用新的手段,重新发掘中华文明的内涵,并且告诉世界中华文化的大滋味,大魅力。”

学生们十分珍惜向这些底蕴修养深厚的前辈们学习的机会,争相举手提问讨教,活动在十分愉悦的问答中圆满落幕。

 

 

 

 

文/杨柳、墨袖斋 图/苏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