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涵与外延把关植物保护学科建设

时间:2017-04-21浏览:470

  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促进浙江大学植物保护学科健康快速发展,由浙江大学农学院、科研院主办的“面向2030的植物保护学科发展论坛”于2016年年末在紫金港校区召开。论坛以“绿色植保与健康农业”为主题,围绕“绿色植保、生态治理、健康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热点问题展开研讨,旨在为浙江大学植物保护学科发展建设把脉开方,为“绿色植保与健康农业”固本强基建言献策。论坛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方荣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钱旭红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全国高校植物保护学科的39位知名专家学者与会。
嘉宾(以文中出现顺序排列)
方荣祥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
钱旭红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
梁广文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
刘同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樊  东 东北农业大学教授
李有志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张炼辉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
金道超 贵州大学教授
吴进才 扬州大学教授
贤振华 广西大学研究员
很多专家认为,农业是没有被充分发挥潜力的行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一些互联网企业开始介入和推动农业项目。浙大植物保护学科未来该如何发展,专家们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聚焦植保学科前景
      方荣祥:浙大在综合型大学里建农学院首先要解决定位问题。和普通的农林院校不一样,在综合型大学有自己的特殊位置。农学院植保学科首先要面向国家农业上的大问题,面向2030年,那时候已经完成国家第十五个“五年规划”了。国家的农业到底是面临怎样的现状,国家的农业发展需要怎样的植保研究,这是需要通盘思考的问题。
  钱旭红:我建议浙江大学要特别注重化学化工和农业的结合。放眼全国,在农业领域当中,化学基本不是特别强。早年农业化学或者农药化学最强的都是农业大学、农科院、植保机构,然而近几十年的发展这一优势被忽略了。
  化学化工提供了农业发展最必不可少的三样东西,分别是化肥、农药和农膜。现在的农膜都是比较初级,实际上农膜可以做得非常复杂,可以和农业配合,达到多种性能。所以,我想能否为植保发展、农业发展描绘更聚焦的前景。今天做农业不是过去做农业,应该带有很强的工程观点,从工程的角度谈农业,从智能的角度谈农业。
  梁广文:任何一个大学和任何一个学科都不可能覆盖这个世界上所有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理论和技术。我希望浙江大学植物保护学科进一步好好提炼自己的亮点,在“双一流”建设里,我认为这个很重要。
  刘同先:我认为浙大要区别其他植保学科的方面是科技创新,这方面浙大应该起到引领作用。我认为在基础研究、基础理论、科技创新方面,浙大应该进行梳理,起到引领作用,办出特色来。
  
建立人才培养通道
      方荣祥:真正面向2030年,需要考虑人才结构的更新换代,要把年轻人才培养起来。
  樊东:从本、硕、博的过程下来,实际上回想起来还是本科与实际生产能力接触比较多,到硕士和博士以后,这块的相关工作少,很多硕士、博士几乎都不接触具体生产实践,也就缺少了创新的源泉。
  将来到工作单位,尤其是一些单位要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一些青年教师或者其他岗位的实践能力不充分的话,很难和生产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很多植保学科存在的问题,希望将来能够在培养过程中让学生多接触这方面的工作。
  李有志:高水平的大学,应该有责任帮助地方大学、地方高校的植保学科。浙江大学应该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在全国的范围内进行现象和舆论上的导向,宣传植物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
  
学科辐射与服务
      张炼辉:当前很多植保方面的刊物都是国外主办,浙大应该在国际植保的话语权方面做点工作。如果牵头办一些刊物,无论是提高学校的国际形象还是中国的国际形象都很有好处。
  金道超:全国有五十几个高校办植保专业,浙大植保专业一直走在前列,差异化发展应坚持。如果简单放弃自己已有的特色优势领域,重新构建新的定位,对学科的历史、沉淀都是不利的。
  樊东:植保学科在课程或者是教材上较为缺乏全国的统一部署,有一些教材已经很老了,希望大家能够联合起来,编一些能促进植物保护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最新教材,而且各个学校的硕士、博士培养的时候,人才的基本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应该有一个基本统一的框架。
  吴进才:尽管现在SCI论文也不少,但新的理论很少。做基础研究就要提出新理论,应用基础就是要为解决生产当中的重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做应用就是要开发新的技术,希望这方面浙大能够带头。
  贤振华:农民很需要植保技术,但感觉离专家较远。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想同行们是不是可以做一些平台,比如说农民可以拍个照片提交到平台,平台就可以告诉他这是什么病、什么虫,用什么办法防治,就可以提高植保的认知度和社会影响力。  (整理人 柯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