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院就是好学生、好老师、好课程、好学问和好气质

时间:2017-04-10浏览:436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 浙大-爱丁堡联合学院院长 欧阳宏伟
      一个好学院到底要什么?我的答案是好学生、好老师、好课程、好学问和好气质。我以浙江大学基础医学的发展为案例探讨一下如何追求好学生、好老师、好课程、好学问和好气质。
  对于好老师,除了广告和招聘以外,我们成立了驻海外办公室,委托到国外交流的老师为项目的主管,吸收和引进人才;对于好学生,我们有高中-高校论坛,启动“教授说专业”,每年举办夏令营。我们每年派出很多老师走很多高校,进行一种苦情式的战斗;对于好课程,我们分成不同的板块,避免重复,设置核心课程。对于核心课程,特别设置一些主讲教授岗和课程秘书,在做好备课的基础上,做教改、做文章、做课题。聘岗上进行宏观调控,调整教学、科研和服务比为40:40:20,营造以教为上的教书育人氛围,培养教授的荣耀感和教育情怀,追求科教合一;对于好学问,组建五个研究中心,促进学术交流,改革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强调考核机制,2016年论文的平均IF达到6.28;对于好气质,我们追求国际化和学府化。国际化方面,我们成立了浙江大学-爱丁堡国际联合学院,学府化方面,我们打造了系列学院名片:学术年会、墙报展PosterDay、生物医学大赛、学院咖啡屋……
可以说,这是浙江大学基础医学2.0版的形态,在师资队伍、学生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方面不断接近一个经典型的大学基础医学。
  现在的基础医学形成了一个学科两个翅膀,一个是紫金港校区,一个是国际校区,两边都有分工,都有研究生交叉,但我觉得这仅仅只是2.0+版,那3.0版又是怎么样的呢?
  3.0版的基础医学要从人才培养的范式和科学研究的范式去思考,而不是修补。除了我们现在要做的,要强调可持续性,经典教学的模式肯定要存在,不能什么东西都推倒重来,经典的要持续,需要强调填补式和颠覆式的。系统创新上要预见性地布局和杂交进化,杂交是最好的方式,在教育这块要更新目标、更新模式。第二个要促进各种交叉融合要素,希望以基础医学为中心建设临床医学,因为医学只是一个实践的应用型学科。
  浙大基础医学的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和科学研究要强调高度国际化和高度学科交叉,具有强大预见意识和自觉进化能力。在教育方面,培养出有国家意识和全球竞争能力的人才,在科技方面产生层级进化,涌现出标志性的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