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艳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如何打造这支铁一般的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就提出了相关要求。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我对如何成为一名合格党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我从三个层面来谈谈自身对“如何成为硬骨头”,“做一名合格党员”的理解与体会。
第一层面: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目前,国家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员干部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正更加突出摆在面前,新形势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实社会一些党员干部的所作所为为人所不齿,成为党和国家的“老虎、苍蝇、狐狸”,严重损害了党员干部在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史记》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就像一把悬在党员干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能否避免被剑刃所伤,就需要依仗坚定的理想信念。“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理想信念就如同党员干部的“源头活水”,不断冲刷清洗着党员干部心里的“欲”与“利”,默默滋养着党员干部内心的“德”与“智”,心怀坦荡、胸怀天下,方能做到“天光云影共徘徊”。
第二层面: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儒家学说中的“仁、义、礼、智、信”无不与“品行”相关。可见,良好的品性和学识一直是中华民族的自我要求。那么如何有良好的品性和德行?《论权者谋》中指出:权者欲达事,须四修其身:一修山容海纳之怀,二修纳谏如流之聪,三修贴律奉法之表,四修大中至正之性。这四修放在今天看来也非常之适合,特别是当党员干部具备一定的权力,能够自主管理一些事物时,自控力和自修力就是职务岗位的应有之义。
高校共青团干部,因为其岗位职能的需求,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更应侧重自我思想、能力、作风的磨砺,这样才能在思想上引领青年、能力上服务青年、作风上密切联系青年,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对群团工作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要求和期盼。
自我磨砺和锤炼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同时相对索然无味的过程,它是对自我认知、自我精神不断升华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与王国维先生描述的做学问三境界类似。荀子说:“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齐明而不竭,圣人也。”作为一名高校团干部、党员干部,在自我提升的要求上应该具备追求完满境界的勇气和毅力,第一步可以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开始迈出。
第三层面: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等名言典故,告诫我们党员干部要善于反躬自省、遵纪守法、防微杜渐。作为高校团干部、党员干部,首先要提高自我的党性修养,做到政治坚定、信仰坚定,在日常工作开展中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梦”战略重要思想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自己联系的青年学生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其次要锤炼优良作风,在熟读红色经典理论“有字之书”的基础上,亲自躬行“无字之书”,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和攻坚克难的韧劲,主动积极为青年学生搭建发光发彩的舞台,既做青年学生人生的导师也做人生的陪衬。再次要一身正气,以高标准、高境界严格要求自我。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锤炼自我真的是一个漫长的、枯燥的过程。作为党员干部,需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诱惑、耐得住辛劳,积跬步以至千里,漫漫求索,才能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的“硬骨头”,成长为优秀的共产党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绵薄之力。 (作者单位: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