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通才教育

时间:2017-05-14浏览:999

 ■李恒威 高晖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确立“注重实用科学,养成专门知识技能”为高等教育的基本方针。竺可桢历来主张自然与人文、精神与物质、民族主义与世界和平的融会贯通,大学若以实用为依归,易流于物质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欧美大学精神均背道而驰。竺可桢提倡,大学精神应该以和平为主张,会通中西文明。1936年,出任浙江大学校长之后,竺可桢改革教育理念,倡导科学时代的人文主义与通才教育。
  在第一次校务会议中,竺可桢提出浙江大学各方应均衡发展,使学生既得基本训练,又能各具专长,养成全才。基本训练与各具专长即要打通基础与应用的学科限制,使专与通有效的结合,以培养学生宽厚的基础知识和敏锐的科研能力。既注重学生的基本训练,又要注意专科的专才教育,基础与应用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大学教育主要是为学生开辟治学的门径,尤其不能因知识培养,而忽略思想训练。与新生交流时,竺可桢强调一校有一校的精神,浙大以诚、勤为宗旨,大学教育不仅是使学生求得谋生之道,掌握一种技术,更重要是要训练如何能正确地训练自己的思想,师生求学的目的是在能服务,而不在享受。为了落实通才教育,竺可桢提出大学不宜过早分系开课,主张应由学问、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一年级新生开设基础课,尤其要加强中外历史、中外地理、国文等课程,学生对本国历史文化的轮廓有相当了解与同情。大学一、二年级中,工学院自应奠定良好的数理基础,文法等院应重视文学、经济以及中外历史,以备专精。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各高校推行“训育”与“统制”。竺可桢较早以哈佛大学导师制为典范,以身作则,重感化而少强制,重行为的表率而少法规的烦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养成自尊、自治、自信的风气。浙江大学推行导师制,是为了要每个大学生明了他的责任,以坚韧刚强的性格,做社会的领袖与国家的中流砥柱。
  为了平衡科学与人文精神,倡导“中西兼通、文理渗透”的学风,西迁途中,由竺可桢提议,郑晓沧、郭斌龢附议,浙江大学校务会议全场通过以“求是”为校训。竺可桢诠释求是精神,一再申明实事求是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是西方近代科学的真谛,近代科学目标就是探求真理。科学方法可以因时而变,科学精神则一以贯之。科学家的态度应该是:不盲从,不附和,以理智为依归;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专心一致,实事求是,不作无病之呻吟,严谨整饬,毫不苟且。若要真正实践求是精神,必须以内在德性修养为基础,有效回应时代主题。竺可桢提倡大学教育培育理性时,必须及时注意内心修养与知行合一,破除偏狭的门户之见与利害关系,方能贯彻“求是”精神。我国文化传统与大学精神正是养成一种宽大的胸襟,而非局促于一宗一派之私。求是的根本在于政治方针必须是非明白,学术为国家命脉,公论为民族元气。现代大学教育应以培养专门人才为基础,养成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会,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中华民族文化决非狭隘的国家主义,而为广大的修齐治平的理想主义。浙江大学所负的使命就是我国文化对于世界所当负的使命。
  求是校训贯通科学方法、德性修养、民族文化精神和建国宏规各层面,既保证理论内核的纯洁和深化,又不断地提高实用功能,指导和见证了浙江大学发展历程。抗战前后,浙江大学由普通大学逐渐跃升至全国综合性大学前列,设文、理、农、工、法、医、师范7个学院,成为民国时期科学人文主义的重镇,并享有“东方剑桥”的美誉。优良的师资和完备的学科体系自然是贯彻、落实教育理念改革的关键。浙江大学行政上采取“教授治校”,校务会议为全校最高评议机关,下设预算、聘任、课程、训育等13个委员会,委员会人选的产生采取选举原则,协助竺可桢,推进校务,“使大学门墙之内成为真正地学者社会,以实现大学的民主化”。抗战胜利后,竺可桢提出我国大学教育的发展前途取决于辨明人民民主与国家统制、通才教育与技术教育、训练理智与道德的能动关系。积极统制与开明放任问题解决,办理大学的大政方针会自然明朗化;培养道德与培养理智可决定大学里校长、教授、导师人选的取舍,训导教科的安排;确定通材与专家的教育内容,文实之争将不致再起。在以人民为前提原则之下,教育政策应该以开明放任为大政方针,大学应具有学术自由的精神,蕲求真理,锻炼思想,使人人能辨别真伪是非。1946年7月,教育部开会讨论大学组织法时,竺可桢提出在原有组织法第一条“大学宗旨以研究髙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之下,加入通才教育(西文Liberal Education),未得通过。竺可桢颇为遗憾,指出大学应当造成完人、造成专家、造成思想家。若竭力提倡实科,忽视基本科目,工、农两业势必无从发达。
  执掌浙江大学的十三年,竺可桢努力融和西方现代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谋求中西文化的统一,融贯新旧,沟通文质,为通才教育作先导,从事于真正的文化创造。缪钺晚年追忆,大学应以培育通才为旨归,“使受教育者能具有广阔之襟怀,宏通之识解,出而应世,则所见者远而所成就者大。蔡元培先生之长北京大学,竺可桢先生之长浙江大学,均本斯义;故人才济济,称盛于一时”。  (作者单位为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