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扶贫攻坚遇上公益众筹

时间:2017-06-15浏览:774

实地考察了北牙乡潘洞村的情况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和努力,浙江大学云峰学园领航工程的同学们重返广西壮族自治州宜州市。这次他们带着由众筹的第一批善款所购置的物资回到了潘洞小学。
  团队根据潘洞小学的具体情况,在网络平台上发起众筹。公益众筹正式发起后,仅仅24小时内就完成了一期5265元的众筹目标。

借鉴社会模式的校园创新
每年的大学生助力扶贫攻坚项目不甚枚举,但大多都只是“来了就走”,少有长久性及创新性做法。公益众筹是一个新尝试。这支众筹团队几乎是浙大第一支通过众筹手段开展扶贫的团队。在谈到这次众筹取得成功的原因时,云峰学园2015级潘剑宜同学认为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是众筹应用到校园扶贫方面属于较早的开拓。”谈及地利,潘剑宜认为是他们在实地调研后,将了解到的潘洞小学的真实现状反映给了社会。“人和则是因为内部团队的齐力同心和外部捐赠人们的大力支持。”潘剑宜如是说。
  利用互联网众筹助力扶贫,领航团队从新角度出发,利用互联网资源,有效地拓宽了扶贫资金来源途径。

众筹里的一个个“小目标”
众筹的成功不仅是团队创新的结果,更多的是因为他们脚踏实地完成了从前期的视频制作到后期的捐
赠落实。潘剑宜说,众筹需要充足的准备、精益求精的过程和善始善终的付出。
“我们积极使用新媒体平台,扩大我们的倡议。”潘剑宜他们在ZJU领航工程公众号上的推文获得了1500人次的关注量,浙江大学团委的推文也获得了很高人次的点阅。
  团队制订了30天达到众筹目标的计划,但仅仅一天内就完成了目标,最后筹得了超过预期3000元的资金。领航团队还持续在众筹网公布款项使用情况,保证了捐款人对扶贫的参与感和信任度。

尝试新模式需要更多的准备
针对这次创新且成功的扶贫众筹,团队的带队老师田宇倩老师说:“大学生扶贫实践需要有新的想法,成功的实践团队要多与其他的实践团队分享经验。”
潘剑宜接受采访时说:“针对不同的众筹活动,需要根据当地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发掘当地的真正所需,尽早进行考察和准备。”他也十分乐意与其他的实践团队分享经验,帮助推广大学生众筹扶贫。
  为了保证众筹的公信力,田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对每一步计划都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所有的资料都是团队成员亲自实地采集,并及时发布。
  田老师说,与传统的支教、发放慰问品等形式的扶贫相比,众筹扶贫与资金关系紧密,因此更需要每个步骤的明确精确,有档可查。对此,众筹扶贫需要实践团队付出更多的精力,而其专业的指导也是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