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寻物启事有用吗

时间:2017-07-04浏览:2933

■学生记者 周楠
    近日,朋友圈或者空间等社交平台似乎成为了寻找失主或失物的新领地。经调查,96.3%的浙大学生都在这些平台看到过失物招领或寻物启事,那么这些频繁发布的寻物寻人是否真的起到了作用呢?答案是肯定的。49.38%的人发表或转发过失物招领或寻物启事动态,48.15%的人表示部分失物或失主最后被找到,高达88.89%的人表示愿意为这些动态留个心,希望能帮上忙,朋友圈“万能的票圈”之称果然名副其实。
48.15%的人表示部分失物或失主最后被找到
    “我们辅导员一个很重要的戒指掉了,我们院的人都骚动起来了,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院的人成功的刷屏了,然而最后还是没找到。”学生谭泽鑫说。虽然戒指最后并未找到,但在寻找失物的过程中,朋友圈这个新型线上平台充分发挥了它传播快,范围广的优势,一传十,十传百,寻物的动态在朋友圈中快速传播,为失主帮忙的善意也在传播着。
  将近半数的寻物启事案件中,转发与寻找都起到了成效。寻找的物件主要是钱包和校园卡,这两样学生最容易丢,其他人也很容易找到的东西。转发对象是学生群体,与容易找到失物的人群也相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朋友圈的效力最大,广撒网的优势充分体现。但这种形式的寻物寻人也有一定的限制,遇到戒指这类小巧难寻的东西时,失物招领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另外寻找的东西丢失在校外时这种形式则失去效力。
88.89%的人表示愿意为这些动态留个心
    “感觉这种事情多扩一扩找到的几率会更大,再说转发一下也只是举手之劳。”近九成的学生表示愿意为这些动态留心,帮助失主找到失物。很多人出于善意帮忙,大多是因为感同身受,想到自己丢失东西的时候也是十分着急的,可能一个小小的转发就能增加别人找到东西的机会。
  这个结果表明朋友圈寻物这个新的寻物形式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人们认为这种动态的转发能够利用其及时性、快速性和广泛性,通过同学们的善意,达到寻找失物的目的,在1-5分的评价中,有40.74%的人认为朋友圈寻物启事能起到3分的作用。
35.8%的人表示丢失东西时会通过朋友圈找回
大多数人发布自己的寻物动态时大多是这样的心理:因为自己的东西找不到了很着急,想寄希望于别人,看是否被他人捡到了。然而更多人丢失东西时不愿意求助于朋友圈。87.65%的人丢失东西时会先自己找,62.96%的人会询问他人,愿意发朋友圈的人有35.8%,而去失物招领处寻找的人高达70.37%,另有16.05%的人通过其他方式找寻。
    “因为我觉得让别人转发挺麻烦的,而且我一般丢东西自己也记不住在哪丢的”,易一鸣说。在丢失地点不确定,找到的几率太小,或所丢的物件并不算太重要时,大多数人并不会想要求助朋友圈,而去失物招领处的做法更为高效且不会麻烦他人。比如当校园卡丢失时,失主应当是需要急用的,通过朋友圈寻找不仅需要的时间可能很长,而且找到时可能失主已经补办了校园卡,况且在浙大已经有了自动补卡机,可以很快的进行补卡的操作,笔者认为此时求助票圈就不大有必要了,若是此种动态长期霸屏,势必会引起好友的不耐烦,只有发朋友圈前想清楚是否有发的必要才可以避免成为伸手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