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进行时

时间:2017-07-04浏览:408

  6月12日,学习姚玉峰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在紫金港校区举行。来自附属医院、专业院系以及相关部处的医务人员代表和师生代表畅谈了感想体会。为了进一步学习发扬姚玉峰的事迹和精神,彰显浙大精神和浙大人共同价值观,我们特别摘登部分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校党委副书记郑强
在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学习姚玉峰同志先进事迹,为争创一流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习姚玉峰同志报效祖国、勇于担当的赤胆忠心。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祖国。在祖国改革开放之初,他婉拒国外名校高薪,毅然选择回国,一头扎进角膜病治疗的探索中。他用一名知识分子素有的浓厚家国情怀和强烈社会责任感诠释了科学研究的伟大使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我们要从他的先进事迹中汲取精神养分,不忘初心、胸怀天下,进一步服从国家大局,履行社会责任,把个人理想和成长
进步融入到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洪流中去。
  学习姚玉峰同志敢于创新、勇攀高峰的科研恒心。他潜心钻研攻破了世界角膜病专家都试图攻克那光明与黑暗的6微米,成功主持了世界上第一例由他独创的角膜移植术,解决了排斥反应这个世纪难题。他创造的技术,被国际眼科界命名为“姚氏法角膜移植术”,写进美国医学教科书。我们要从这样的执着追求中获得启示,秉承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进一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医学领域乃至更广阔的科学领域建功立业,将聪明才智奉献在创新创业的广阔舞台上。
  学习姚玉峰同志悬壶济世、无私大爱的医者仁心。他是一名心系患者的医学大家,他的眼中只有病人,始终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20多年如一日工作在临床一线为患者服务,为各地医院培训了4000多人次的角膜病专业人才,让全国1.5万多角膜病盲人在当地受益于“姚氏法技术”。我们要从这样的情怀中获得升华,在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多元的时代里,让立德树人、舍己为人的仁爱与情怀在求是园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书写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绚丽篇章!
一个优秀医务工作者的素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
作为医院院长,为医院有一位这么优秀的医生感到非常高兴。姚玉峰的事迹不是偶然的,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这次中央媒体集中报道姚玉峰先进事迹是姚玉峰本人的喜事,也是浙大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大学、浙江省的喜事和盛事。
  我与姚玉峰共事多年,很熟悉姚玉峰。他爱国,当年姚主任学成归国时,国内各方面条件比不上日本和欧美国家,但他选择了回国,他做出这样的决定,就是因为他有高尚的爱国情
怀。他敬业,第一表现在对病人一视同仁,不分贵贱,一般角膜病人都家境困难些,我曾介绍了不少病人给姚医生,但我没有听到任何负面评价,这是不容易的。第二表现在对于临床研究上,姚主任结合临床问题进行科学研究,这是我非常佩服的一点。我经常鼓励员工要从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姚医生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姚主任每次召开学术会议,医院都很支持。他的成果写进美国教科书,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他低调,平凡工作中显示不平凡,做事踏实,这是我们国家知识分子共有的特点。姚医生这么优秀,却从没宣传,这说明他平时做人比较低调,从平凡中彰显了不平凡。
  在中央媒体集中报道姚玉峰教授后,医院反应迅速,第一时间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主动配合上级单位和新闻媒体宣传姚玉峰,医院制定了学习宣传计划,准备在不同群体开展座谈会,举行医院层面先进事迹报告会。
  爱国,敬业,平凡中彰显不平凡,这是一个优秀医务工作者的素质。
期待更多个姚玉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陈正英
我与姚玉峰同志曾共事多年,对他比较熟悉。他的事迹会引起全国范围的共鸣,一点也不意外。
  姚玉峰同志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沉得下心,能够一心一意地专注于自己的医疗服务、科研、学术,尤其是在目前医生多点执业等需求非常旺盛的情况下,他还是不为所动,从来没有外出走穴,不浮躁,有追求,这是我对他印象最深刻的一点。
姚玉峰同志的先进事迹,我觉得确实跟他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是就如他在报道中反复强调的,他的先进,也是基于国家的培养、学校的平台给了他学习、成长、专注、投入的机会。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学习姚玉峰同志先进的事迹,也要把培养姚玉峰的先进经验加以总结、凝练,再加以推广,让更多的优秀青年、广大骨干,也能成为第二个、第三个、更多个姚玉峰。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姚玉峰同志的先进也是医务工作者的一个缩影。广大医生、护士和医疗工作者默默无闻地奋斗在第一线,他们不为浮华所动,只为梦想追求,这种精神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了姚玉峰身上。我们要学习姚玉峰的先进精神,也希望能借这个机会,能挖掘、宣传更多的医疗先进工作者和浙大好医生、好护士的感人故事,弘扬我们医疗系统的正能量。
学“玉峰”事迹做“求是”先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沈晔
姚玉峰的爱国是执着的,他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出国,更知道学成回国将担负怎样的责任。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的医学条件还很差,能获得角膜供体材料,顺利完成角膜移植,那是多么宝贵的复明机会。如果我们自己能够做好世界一流的角膜移植手术,那是多大的成就。如果我们能够严谨循证,把角膜病诊断好,建立起我们自己的规范,让大大小小的医院大大小小的眼科医生,都能够为病人做出合理的诊断,那才是真正的贡献。
  姚玉峰的爱国是真正深厚的大爱。
他的爱国不是因为祖国富有,而是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爱,是责任,是奉献,是担当。
  他的执着让人看到党员的理想和实践始终都是为人民服务。他经常说,看病不是依赖大型设备检查的,要善于和病人交流,摸清病情变化的特点,观察病变的演变过程,寻找可能被疏忽的蛛丝马迹,用一个一个客观证据,连接成完整的逻辑链,只有这样诊断才是可靠的。他给每一位患者看病,都力求诊断要明确、可靠。
  因此,在同行眼里,他的临床资料积累最完整,案例随访周期最长;在病人眼里,他是神医,他对病人的爱体现在寻找有价值的症状体征从不厌弃;在学生眼里,他是大师,像福尔摩斯一样还原疾病的过程,把为什么发生症状的原因和理由解释得一清二楚。姚玉峰的论文、科研成果,不是实验室的实验数据,不是用动物来模拟,而是一个个真实案例的病变组织表现出来的规律、是一个个术后复明患者充满喜悦的医学成就、是一个个重获幸福的家庭折射出的和谐生态。
  一个医生,当他用心去爱祖国、爱事业、爱病人,他收获的一定是全社会的敬佩、崇敬和爱戴。
一直“在线”的姚老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医生许叶圣
在我的印象中,姚老师是一直“在线”的。他在门诊,在手术,在带教,在科研。他把自己全身心地投注到眼科事业上,在角膜移植领域解决了世界难题,造福了人类,在治疗角膜病、白内障、老视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惠及百姓。
  姚老师用自己遇到良师的经历,将感恩之情“摆渡”到我们下级医生身上,手把手地教授我们。他教知识,更教思维方法,教我们用逻辑去分析,做科学的思考。他还总说,一个优秀的医生精力是有限的,他救不了所有的患者,只有越来越多的医生优秀,才能救治更多的患者。
  姚老师从2008年开始每年筹办一次公益学习班,一直坚持到现在。不靠赞助靠口碑,这个学习班从最开始一二百人规模发展到五百多人。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生,抢最近的位置录像、拍课件、提问。经常听到学员说,回去以后,按照姚教授的方法,治好了他的患者。这让我们也深深感受到这份事业的伟大。
“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这是姚老师看病治人的原则,而只有对病征清晰的把握,活用科学的思辨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而其中也饱含着最深的人文关怀。姚老师像“神农尝百草”一样,不断挑战自我,在每一例病患身上总结经验,在临床与科研之间不断精进。
  在姚老师身上,我们年轻医生需要学的真的太多了,学知识,学做人,在邵逸夫医院、浙江大学为我们搭建的广阔平台上,我们要把握机会,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