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面向“小小群众”的迷你诊室

时间:2017-10-30浏览:418

“泰迪熊医院”是临床医学八年制博士二年级的党支部和八年制医学生联合会共同创办的志愿者活动,志愿者们每月一次面向华家池幼儿园的“小小群众”们开展诊疗服务。
  从第一届八年制党支部开始,到如今2010级八年制党支部接手负责,这间“迷你诊室”已然走过5年。小朋友们带着自己的娃娃来到“迷你小诊室”就诊,在“预诊”处描述娃娃的不适症状,然后分流至“牙科”“内科”“外科”和“骨科”,接受门诊医生的进一步问诊和查体,去“检验科”验血,再去“放射科”拍片,等等。
  作为未来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党员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导小朋友为他们的“亲人”看病,克服小朋友们就医的恐惧,向小朋友们传播了基本的医学知识,比如牙疼了要少吃糖、要勤刷牙、在医院要远离X射线等。党员们用专业的医学知识指导小朋友们如何就诊,充当了医者角色的同时也充当了教育者的角色,与年龄小的孩子沟通,培养孩子们的自信以及自理和自律能力,为这些“小小群众”们服务,带去欢乐和知识。
传播知识的健康使者
       “活动会给孩子们普及一些卫生知识,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2010级八年制第一党支部组织委员李亚说,“如果有个孩子的娃娃牙疼,那我就会问,你有给娃娃吃过糖吗、吃多少、有及时刷牙吗等,让孩子认识到如何保护牙齿,并教他们正确的刷牙方式。”
       在活动期间,党员们要求孩子自己带着娃娃,在无父母老师的陪同情况下,来“迷你诊室”为娃娃看病,鼓励孩子们独立自主地完成就医过程,去适应新环境。“当孩子们带着自己的娃娃时,我们要时刻提醒孩子:你就是家长,要对娃娃负责,要独立、自立。”2010级八年制第二党支部书记高珍珍说。
  刚开始面对陌生的面孔,孩子们会害怕,不敢言语。学生党员们则鼓励孩子们去勇敢地说,去表达自己。高珍珍同学还介绍,“曾经有位抱长颈鹿的小女孩,坐在预诊台前数分钟不说话,我当时是预诊医,于是反复询问她:‘小朋友,你的娃娃有什么不舒服’,小女孩只是沉默不语。‘是牙疼还肚子疼?’我尝试选择性问诊后小女孩终于小声地说‘肚子疼’,然后我就继续鼓励她:‘小朋友好勇敢啊!待会儿见到普外的医生也要大声地说出娃娃怎么肚子疼,这样娃娃才能好起来’,尽量耐心培养孩子们的勇气。”
带来欢笑的可爱小家长
       当然,孩子们也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在泰迪熊医院,孩子们作为“家长”带着各自的娃娃来看病,向医学院的学生党员诉说曾经害怕经历的病痛。这也许是他们第一次从“家长”的角度来面对“医生”。无数个“为什么”“怎么办”冒出头来,透着天真,也透着认真。
  还有的孩子会情不自禁的说起上次他们自己生病的时候去看医生的经历,不想打针吃药。他知道打针吃药不好受,但是他知道他的娃娃生的病需要打针吃药才能好,他又能在两难中对娃娃做出最好的选择,希望它的病快点好。
  这种模拟,能够形成一些潜意识,让孩子更加体谅父母,更加敢于面对医生面对疾病,在游戏中汲取勇气和成长。“而对于我们,这其实是第一次以坐诊医生的身份面对病人,这个病人不懂的东西很多,需要我们耐心讲解。”
  高珍珍说:“我们面对小朋友时是那样耐心,当我们与真正的病人交流也一样,要足够耐心,也要足够体谅,他们没有我们的医学背景。作为一个党员医生,从医学立足点出发,服务群众,服务病患,服务这些懵懂的孩子,让自己的价值体现在最小处,投射到最大处,这是我们该有的信念与行动。”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丁永峰在接受采访时说:“虽然在这样的模拟活动中,党员们并不能带给孩子们重要的知识,但即便只是让他们初步了解就诊,学会选择就诊科室,勇敢地面对疾病和治疗,不再惧怕白大褂,不要将医生等同于可怕的打针或者疼痛,就算是为了这一点点小小的成就,每个月的坚持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宣南霞 陈超 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