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转系故事

时间:2017-12-21浏览:785


■张彬

2017年9月7日网易科技《科学家说》栏目报道了国际知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励建书,进行了“数学有助于大众理性思维培养”的专访。这让我想起了近四十年前的往事。

我发现了他的数学天赋

我在土木系七八级授大一《高等数学》课时发现了他的数学天赋。励建书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对学习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课外找数学专业的参考书。我下寝室答疑时他常常提出一些数学专业的问题,不论平时测验还是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总位于大班的前列。从平时的作业和考试的答卷都可看出他具有极强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的能力,是一个具有学习数学天赋的孩子。

大一学年结束放暑假回家那天在校门口遇到了励建书,我顺便问他“去年高考为什么没有考数学系?”他回答说:“我报了数学系,可没有录取,而被录取到土木系”,我又问“你想读数学系吗?”“当然想!”“那我帮你问问,但你要跟你爸爸妈妈打个招呼,可能土木系搞工程收入要比数学系毕业当数学老师要高。”

数学系主任郭竹瑞亲自主考

1979年高考阅卷期间,一位阅卷老师因车祸住院,我去医院探望,在病房走廊上遇到数学系主任郭竹瑞先生,趁机向他介绍了励建书的情况:我向你推荐,不只是他的成绩优异,因为在工科数学常考满分的学生并不少见,我更看重的是他对学习数学浓厚的兴趣,具有极强的逻辑推理与抽象思维能力,有学习数学的天赋,他本人也很希望转数学系读书。郭竹瑞先生是位有名重才的数学教育家,对此很感兴趣,但回话说:“你说说不算数,要考过!”我问考什么,他说考数学系两门主课:《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

有了郭先生的表态,我立即到学生宿舍,从留校学生那里了解到了励建书的家庭地址,马上写信告诉他这个好消息,并要他立即回校。交待数学系的考题重在概念理论的证明,而高等数学侧重计算,并给了他复旦大学的《数学分析》与北大的《高等代数》两本教材,要他回去好好准备。后来我又从系教务档案中借来数学专业的《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两份试卷,用当时的保价挂号信寄给他,同时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必须闭卷完成;二是记下答卷时间。

他收到信后,当天下午就花90分钟做了数学分析,答卷挂号信寄出,并附信说:“因家中有事,高等代数试卷还没有做。张老师,这两份卷子是我早就想看而未能看到的,现在你为我寄来,我十分感谢您!”

几天后,高等代数的答卷也寄来了,从这两份答卷的情况来看,我非常满意,树立了我对他转系的信心。回信和答卷我至今还保存着。

9月初开学,励建书回校,我第一时间把他带到系主任办公室与郭老见面,考虑到开学系主任工作忙,我提出由我来监考,却遭到郭先生的谢绝:“你回去!我亲自监考。”事后得知,郭先生边监考边提问,两份试卷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隔了两三天,郭老高兴地通知我,励建书考得很好,水平在数学专业班级的前五名,同意转来数学系学习,但表示他不能在学校向别的系挖人,这工作得由我去做!土木系同意了,励建书就可以来数学系就读。

得到三位教务处领导赞赏和支持

学籍管理是教务处的职权范围,我向郭尚汉、洪辉、储静三位处长介绍了励建书的情况和梦想,刚开始他们认为每个考生为考上一个好的专业,花了极大的努力,如果入学后,轻易地批准转专业,有失公平,教务处无权让学生转系。经过再三诉说,处长们认为励建书是一位很优秀的学生,去数学系学习会有很好的发展,但因为没有先例,办不了,并说“况且数学系主任老郭也不一定肯接收。”此时我才告诉他们,郭老已经亲自考过,成绩达到同年级数学专业的前五名水平,同意转来数学系学习。经过再三做工作,三位处长答应只要土木系肯放人,教务处一定批准,土木系的工作只能由我们自己去做。

作为一名基础课教师,要把所教授的其他系优秀学生挖走,这是一件“不受欢迎”的事。土木系的工作我不敢去做,况且也没有熟识的老师。于是就跟励建书商量,建议由他自己首先写一份转系的申请报告,找几个熟悉的老师谈谈自己的心愿,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再找专业和系领导沟通。经过他自己一个月时间的多方努力,终于得到了土木系的同意,在开学一个多月后正式转入数学系学习。

数学天赋和才能充分地展现

来到数学系我曾担心来自农村的他英语可能会拖后腿,建议他买个小收音机,自学英语,他却说“张老师,不用!我每天早锻炼后能记20多个单词。”在选择应用数学还是纯数学作为自己的专业方向,我当初给他的建议是选择应用数学,因为第一应用数学将来就业好,第二纯数学难学,而他却坚定地说:“我就是喜欢抽象的东西。”

之后的发展也说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转系之后虽然缺少了一年数学专业基础课的系统学习,但还是在后面的专业课程学习包括最难的复变函数、实变函数等课程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任课教师的一致好评。由于他不仅成绩优秀,而且为人友善、正直,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被推荐为班长。郭老这样评价:在他一生的数学教育中,励建书这样的学生不敢说绝后至少是空前的!

发现励建书这个优秀学生并给予转系,郭老的精心培养;励建书取得优异成绩,学习数学才能得到充分展现,对于这整个过程,当时的校党委第二书记张黎群曾在全校干部大会上予以充分肯定和表扬,并称之为“郭竹瑞、张彬式的教育模式”。

本科被学校破格选派到美国深造

郭先生利用外国数学家来校学术交流的机会,极力推荐励建书,使得励建书在1981年8月就被学校选派到美国深造,先后获得康奈尔大学的硕士学位和耶鲁大学的博士学位,曾任马里兰大学的正教授。

1994年应邀在第二十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的专题报告,他是获得此殊荣的第6位华人数学家。

2013年他当选为中科院院士,现任上海交大数学科学院院长,是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委员。

在浙大百廿周年校庆之际,数学科学院举办的郭竹瑞专项基金颁奖暨院士论坛大会上,我惊喜地见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励建书院士,在颁奖嘉宾和获奖者拍照时,励建书和大会主持领导拉我上台合影。

作为一名普通的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说,能够发现这样一个优秀的人才,感到特别的高兴与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