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昭二三事

时间:2018-03-22浏览:1341

1942523日,陈学昭作为作家代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聆听了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对她文学创作的影响很大。她决心到基层体验生活,写出更好的作品来。接着她又受周恩来的鼓励,在天寒地冻的陕北农村窑洞里、在延安撤退时行军的间隙中、在用被褥叠成的“桌椅”上,写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工作着是美丽的》上卷。这部小说对自己过去那段飘泊的生活作了一个全面回顾与深刻反思。

担任浙大党支部书记兼政治学习委员会主任

1949年间,陈学昭分别被选为全国妇联的执行委员、全国文联委员和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同年7月全国文代会结束后,她再去中央组织部干部处找廖志高处长,要求分配回到解放不久的故乡浙江工作,决心按照延安文艺座谈会指引的方向,深入到基层工农群众中去。廖志高当时还劝她说:“学昭同志,中央很需要你这样的女干部,你就不要回浙江了。”但她坚持一定要到基层工作。最后廖志高处长只同意她回浙江看看,档案仍留在中组部。

19498月,陈学昭带着廖志高处长写给时任浙江省委书记谭振林的介绍信回到浙江后,就满腔热情地参加了杭县义桥乡剿匪反霸斗争。谭振林对她工作积极性如此之高非常欣赏,但当时杭州刚解放,曾出现过土改工作队员被匪徒杀害的情况,且她去农村后还生了一场病,所以谭振林考虑研究后,便让她担任了浙江大学党支部书记、校政治学习委员会主任,并兼中文系教授,教授写作和文学评论课程。

在浙江大学,陈学昭除了负责党支部的工作,还组织政治学习,并给中文系的学生上些课。1950年秋天,她被派到海宁县斜桥镇、黄墩乡参加土改,并深入到杭州的龙井、满觉陇、梅家坞茶区体验生活。

在工作之余的每个夜晚,陈学昭坚持在煤油灯下创作。1953年,她的小说《土地》、《春茶》便出版了。1954年,又出版了诗集《纪念的日子》。

下放到绍兴后重回浙大

从北京回浙江后,生活稍安定了下来。可惜“反右”运动中,性格率真的陈学昭也划为右派,被下放到绍兴县文化馆当清洁工。1959年底,陈学昭给时任中宣部副部长周扬写了信,才获准回到杭州治病。196051日,陈学昭分配到杭州大学(现浙大西溪校区)图书馆工作,每天做卡片、编资料,还有打扫卫生。

到校不久,陈学昭便受到了时任杭州大学副校长林淡秋的关心和帮助,给她恢复了公费医疗和粮食定量。19616月,在停发了4年的工资后,她又开始领行政十五级的工资,虽然比她原来的十级工资降了五级,但已经不错了。

粉碎“四人帮”后,那些强加在陈学昭头上的“莫须有”罪名和不实之词最终被推倒,197934日终于获得了“改正”,恢复了组织生活。同年10月,她在“反右”和“文革”困难时期构思和写成的《工作着是美丽的》下卷,与1949年由大连新中国书局出版的《工作着是美丽的》上卷合为一集,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随后,她回到浙江省文联工作,并当选浙江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家协会主席。她的家也由原来在文三路河东杭州大学筒子楼宿舍,搬到了西湖附近的龙游路。因她工作繁忙且身患糖尿病和坐骨神经痛,组织上为照顾她,1984年将女儿陈亚男调到浙江省文联,作为陈学昭的秘书,一直在身边照顾她,使她有了一个比较清净的创作环境,写出了许多新作。

19911010日凌晨345分,在西子湖畔桂花飘香的日子,85岁的陈学昭在先后创作与出版了《工作着是美丽的》续集、《海天寸心》、《野花与蔓草》、《蔓草拾零》、《天涯归客》、《浮沉杂忆》、《如水年华》等数百万字的作品集,写完了她的封笔之作《可贵的痕迹》后,带着对文学、亲人和好友的无尽眷恋,轻轻放下了手中的笔杖,在浙江医院安详地离去,并以自己提出的“不开追悼会、骨灰撒入故乡的大海中”的方式卸落了人生的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