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实验室安全文化月活动举行

时间:2018-07-13浏览:545

■本报记者 马宇丹

今年6月,为进一步落实实验室安全责任,强化实验室安全意识,提高师生安全素质,弘扬实验室安全文化,学校开展了第一届实验室安全文化月系列活动。

61日,常务副校长任少波出席活动月开幕式并讲话,副校长罗建红主持会议,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活动安排。安全月共开展8个安全文化活动,于629日落下帷幕。

DIY视频推广实验室安全知识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的一间实验室里,一名男生正在清洗留有残液的烧瓶,由于没有佩戴护目镜,化学药品被水花喷至眼睛里;一名女生戴着实验手套按电梯,手套上残留的化学药品沾到了电梯按钮上,导致后一名同学将化学物品误入口中;一名穿裙子进实验室的女同学不小心摔倒,导致皮肤碰到了稀硫酸……看到这些心惊胆战的画面,大家肯定为他们捏了一把冷汗。别怕!其实这些都是化学系学生团队为参加本届实验室安全小视频制作大赛而精心设计的故事情节:几位参加安全教育补习班的同学课上没有认真听讲,之后由于种种违规操作相继发生事故,最后终于吸取教训。

今年4月,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面向全校学生征集实验室安全小视频。视频内容可以讲述实验室安全相关小故事、介绍实验室安全知识或展示实验室安全文化等。全校共有14个学院的23个团队参赛,经过专家评审和线上公开投票等环节,化学系2017级硕士生王岩团队获得一等奖。“其实很多实验室安全规则,都是由前人的经验教训归纳总结出来的,我们不能等事故发生在自己身上才引起重视。安全无小事,但是之前大部分实验室安全相关视频枯燥乏味,所以我们决定采用相对夸张的情景剧的形式来提高趣味性与吸引力。”为了拍摄制作这个视频,王岩和另外6名同学花了整整2周时间。

师生同台演练危化品泄漏处置

砰的一声,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高分子楼的一个实验室里,一个同学不小心将一瓶浓硫酸打翻,液体和玻璃瓶碎片四溅。在场同学立刻撤离并进行紧急喷淋,负责老师第一时间联系学校相关负责部门。紧接着,专业人员迅速到场,陆续完成了封锁现场、穿戴安全服、现场情况分析、进入实验室处理险情、确认危险排除等一系列步骤。

68日,在专业团队的指导下,实验室设备与管理处、安全保卫处及高分子系参演师生以实验室浓硫酸大量泼洒为例,演示了危化品泄漏后的规范化应急处置流程。

“学校2000间以上的实验室会使用到危险化学品,它们对身体伤害大,但是学生的意识不强,所以我们在本届安全文化月中专门设计了这个危化品演练环节。演练过程也会制作成视频上传到实验设备处网站供师生下载学习。”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学校第一次举办危化品应急演练,由4名学生和7名老师联合参演。

“此次演练主要是针对量比较大的危化品泄露,处理步骤需要根据药品的性质进行吸收、稀释、中和等操作。在这次演练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我学到了一些专业防化装备的使用方法,如防化服、吸附枕、检测装置等。另外,我也知道了危化品泄露应及时联系学校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和安全保卫处。”扮演实验室“大师兄”的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2016级研究生余浩浩说。

设计盘点器化解库存化学品清点难题

如何准确、快速地清理登记实验室内库存化学品是一个老大难问题。针对这个困扰多年的现实问题,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设计了一款化学品盘点器:在手机上装上一款App,通过语音输入品名、纯度、剩余量,与手机相连的打印机就可以输出一张与输入信息相匹配,印有品名、地址、分类信息、二维码的标签。有了这个小设备,不仅可以节约手写输入时间、提高正确率,还可以通过后台数据更清晰、及时地对全院、全校的危化品进行统计分析。

201712月,化学品盘点器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动物科学学院、生命科学研究院四个首批试点单位投入试用。今年6月,经过升级后的盘点器全面投入使用,预计在今年年底完成全校4500多个实验室的危化品库存盘点。

此外,本届实验室安全月还安排了实验室安全文化主题宣传、生物安全专题培训,各院系单位开展了一次实验室安全卫生检查活动,全面排查各类安全隐患等,切实唤起了大家对实验室安全问题的关注,对创建安全、健康、环保的实验室环境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