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我们永远的尊长

时间:2018-11-09浏览:1380

谭为宜


我们乘着古越的和风,从鉴湖来,

从美丽的杭州湾,会聚这里。

我们飞越太平洋,从伊利诺伊,

从哈佛,摘一片异国的虹霓献给您。

要不从建德、从吉安

再寻你匆匆的脚步。

从泰和把你心底的眷念、哀痛

重新铸入您的躯体。

但我们不忍

把远去的旧创重又拾起。

我们要将遵义的醇酿,

湄潭的翠芽作为飨祭,

来奠礼时代精神的导师,

我们永远的尊长。

 

不,不,就在这里,就在这里,

龙江河畔,宜州古城您更加熟悉。

您听,文庙里还响着琅琅的书声;

东郊古老的标营,学子的操练,

仿佛杀倭的勇士,驱敌的将军;

湖广会馆还透出油灯的闪亮,

照彻天宇。

您忘了吗?

宜山西一街32号的故居,

苏步青、胡刚复、马一浮、丰子恺……

与您夜谈,

才刚刚离去。

 

是啊,宜州人又怎能忘记,

浙江大学的西迁

岂止是一次无奈的跋涉,

痛苦的离聚。

这更是一次文明的播撒,

文化的洗礼。

妇孺翁媪都在注视师生们

每一次举手抬足,

街巷垄畴都在倾听大师们

沉钟般的足履。

于是田间地头,

师生与农家共话桑麻;

联席会议,

您庄严地与群贤齐商国是。

我们骄傲,我们自豪,

“既至宜山,就做宜山人可也”,

宜山的市民中曾有过一群人中翘楚,

他们曾经是我们的邻居。

 

人们曾经皓首穷经,

去探求人生的哲理,

大学教育的真谛。

古人说“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王阳明倡导“知行合一”,

哈佛大学的校训是truth of faith”,

您举起了“求是”的大旗。

是殚精竭虑的抉择,

也是深邃的集思广益。

“求是”——浙大的校训,

更是一切行动的法矩。

它就诞生在宜州城中那间小屋,

似炬火照耀了征途万里。

随后,校歌又相继诞生,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

惟学无际,际于天地。

“尚亨于野,无吝于宗

树我邦国,天下来同。

这宏大的气魄,

属于浙大,属于宜州,

属于炎黄的后裔。

宜州——浙大的“精神家园”,

宜州——浙大的第二故乡。

国有成均,

龙江之滨,

浙大赋予宜州莫大的荣誉。

 

 

不知何时开始,

您的胸怀就装满了风云霞雨,

水旱霜雪写满了厚厚的日记。

那睿智的眼眸洞悉大地,

注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息。

您的脊梁挺起教育的大厦,

孜孜不倦,以求真理。

让我们重温75年前的播火传薪

让我们跨越75载的筚路蓝缕。

“东方的剑桥”又回来了,

与我们共商宜州发展的大计。

竺校长来了,

两肩霜花,风雨兼程,

迈着坚定的步履。

您将再领着我们进行一次

新时代的西征呵,

因为还有外侮,还有愚昧,还有贫瘠,

向沙漠的进军还要继续。

让我们高扬“求是”的精神,

一直向前,披荆斩棘。

因为我们的身边有您——

我们时代精神的导师,

我们永远的尊长,

这是个善于征战的群体!

 

(为纪念浙江大学西迁宜州办学75周年竺可桢校长铜像落成典礼所作,作者为宜州河池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