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组织工作是何种体验?

时间:2018-12-21浏览:2523

■学生记者 祝思琪 本报记者 马宇丹

上个月,浙江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何季薇与国际劳工组织签署聘用合同,将于明年1月前往位于都灵的国际培训中心,承担“Global Youth Leadership Academy”(GYLA)青年领导力培养冬令营项目助理的工作。其实,作为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组织精英人才班(简称国精班)第一届成员的她,对国际组织并不陌生,而这个来之不易职位的背后是她长期的坚持与积累。

 

从学员到工作人员与国际劳工组织的深厚缘分

2015年,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组建国精班,何季薇是最先申请加入的一员。当年11月,国精班成员前往北京参访中国外交部和商务部,并参观中国联合国协会和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这次实地参观加深了何季薇对国际组织的认识,也让“进入国际组织工作”这个埋藏在她心里多年的愿望变得更加有牵引力。

20167月,何季薇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国际组织。当时,国际劳工组织都灵国际培训中心举办了一个青年领导力培养夏令营,何季薇第一次去到了位于日内瓦的联合国,并在三周后的结业仪式上作为学员代表发表了英文演讲,给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培训中心负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次夏令营的结束,也成为了何季薇与国际劳工组织都灵培训中心新缘分的开始。在2017年和2018年的暑假,何季薇两次参加夏令营,但是身份由学员变为项目助理,协助项目负责人统筹整个活动的开展。“前一次主要是协助者,后一次则承担了更多独立性的工作。”何季薇回忆到。

2018年夏令营的行程筹备阶段,先前已在世界卫生组织实习过的何季薇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能让来自国内九所高校的同学增加一个参观地点就好了,这个想法得到了项目负责人的认可。在前同事的帮助下,何季薇尝试独立与世界卫生组织对外关系官员进行联络,在用邮件详尽介绍活动内容和目的后,终于收到了盼望许久的的回复。“这也算是我第一次独立去联系外方。能够去促成一个事情的发生,会很有成就感。”在大量筹备工作的基础上,何季薇带领包括浙大、南大、中科大在内的九所高校的100余位学生访问了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并组织协调学生参访位于日内瓦的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等国际组织。

夏令营的行程并非一帆风顺,期间曾发生过不少插曲。2017年带领学生团队在日内瓦考察时,一位学生的钱包、护照在街头被偷。第二天早上,何季薇带领学生前往日内瓦警察局报案,在拿到警局凭证后,前往中国大使馆补办旅行证,并经单程三小时的火车车程,带领学生到伯尔尼补办护照。“由于工作性质的缘故,类似的紧急状况还有不少,这些挺挑战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的。”何季薇说。

 

从理论到实践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养成之路

除了实习实践,英语专业的她从本科阶段起就重视海外学习交流,不仅注重储备跨文化交际领域的理论知识,还寻找机会在体验中学习。

20138月至20141月,何季薇参加了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交换项目,在那里学习语用学及跨文化交流的相关课程。三年后,何季薇前往英国参加浙大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1+1联合培养双硕士项目,进一步学习跨文化交际学的相关课程。

不同于国内学习的体验,何季薇在英国班上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生活环境,多元文化和多语言的课堂让她更能体会“跨文化交流”的乐趣与困难。

在曼彻斯特学习期间,何季薇还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20172月至20175月,她申请成为曼彻斯特美术馆的一名艺术互动空间志愿者,每周抽一天时间协助前来美术馆参观的儿童和家长开展手工艺术活动,并参与每月一次的美术馆自闭症主题开放日,引导自闭症儿童进行绘画、手工等活动。

“自闭症主题开放日的形式很有意义,它将公共资源利用起来,让自闭症群体在社会环境中能有存在感,为自闭症群体创设了一个艺术环境和空间。”于是每月的第一个周六上午,何季薇都会前往美术馆协助自闭症儿童进行绘画创作。

让何季薇感触最深的是一个“画狮子的小女孩”。女孩是美术馆的常客,喜欢一直拿着一个狮子玩偶,但从不画画。有一天,她主动画下狮子玩偶,让她的父亲既惊讶又感动。虽然从小女孩的画中可能很难辨认出狮子的样子,但这个‘第一次’的突破让何季薇觉得特别开心。“没有办法用引导其他小孩儿一样的方法引导自闭症儿童做特别系统的艺术创作,甚至很多时候只能做一个‘隐身人’,但能协助家长和孩子制造回忆就是很棒的体验了!”

 

从身边小事做起其实中国实习生可以做得更多

20179月,何季薇作为国精班优秀学员被推荐到世界卫生组织日内瓦总部实习。在日常的文字性工作中,何季薇发现,其实中国实习生可以做得更多。

实习期间,何季薇曾负责校对秘书处正式出版物《为缔约方会议代表提供的信息手册》的中文版翻译及排版,而这本手册将提供给参加缔约方会议的来自180多个国家的代表。由于日内瓦当地的美工团队并不懂中文,所以中文版初稿的字体、排版、句段划分不是特别合理。“在这之前,我曾在世卫翻阅过一些出版物,有时会觉得一些中文版看起来怪怪的,其视觉美感与其对应的英文版相比差了很多。”

何季薇知道,秘书处的出版物一旦印刷,短时间内不会再版。于是,她逐字逐句地校对这份中文出版物,甚至精确到每个标点符号的使用,她还去到了日内瓦当地美工团队的工作室,主动提供技术支持、操作中文排版。“我尽量多做一些,希望能将这份印刷物的中文版做得尽善尽美。”最后她的上级也将她的名字写在手册中文版的致谢中以示对她工作的肯定。“那段实习中让我最有成就感的就是这件事了,因为我至少去做出了干涉和一点改变。”何季薇说。

何季薇的手机里有一个微信群,起初里面仅有和她同期去往联合国实习的几个同学,但现在这个群已经扩充到100余人。何季薇说,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进入国际组织,对提升中国在联合国的话语权和代表性很有帮助。我们政府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国内高校比如浙大国精班的培养方案也日趋成熟,最近几年中国学生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但应该看到的现状是,与其他国家相比,目前在联合国任职的中国人仍然很少。

不少学生对在国际组织实习抱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渴望,针对这一情况,何季薇补充到,“联合国是个放眼全球的平台,与高级别的官员对接工作也可以使学生开拓视野、锻炼能力,积累经验并提升格局,但我们也需要摆正心态,其实在国际组织工作也只是环境和平台不同,这仍是份普通的工作。我们期待更多学生可以为了崇高的使命感向国际组织靠拢,与此同时也要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因为这注定是一个异常艰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