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明眸

时间:2019-04-12浏览:276

聆听 潘石昀

马克吐温说:“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我与文学的结缘就是如此。

并没有常人想象中的诗情画意,说出个中缘起,反而叫人大跌眼镜:小时候父母忙于工作,抽不出空闲陪我,就叫我自己看书。对当时幼小的我而言,看书其实是娱乐活动,和看电视处于一个层级,但看电视是管制项目,只有看书才两全其美。

陶元亮的太羹玄酒,王尔德的嬉笑怒骂,从此一个又一个有趣的灵魂走进了我的脑海;霍比屯的地洞里住着可爱的小人,天东的若木下有衔着蜡烛的巨龙,它们造就了我多少的梦!而我也从开始的囫囵吞枣,逐渐学会与它们促膝长谈,从把它们当作消遣的工具,渐渐视它们为良师益友。

再后来,我也拿起了笔,试着像书中一样,在纸上描摹出自己的痕迹,不带任何的目的,就像山中的溪水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这种感觉是很奇妙的,一边惬意地探索着以前从未认识到的自己,一边又带着一丝紧张和期待。这样复杂的情愫,差不多可以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比拟吧。

年轻人,总难免一个浪漫主义的身子,拖一条现实主义的尾巴,初出茅庐,刚而易折,一旦叫残酷而复杂的现实击倒,要爬起来总是很不容易。而文学世界是单纯的,即使复杂,也是单纯的复杂,不论是什么样的人,在其中都可以得到诚恳地表达。这种诚恳是文学的灵魂。在它面前我们褪下了现实中的条条框框利益纠葛,随着作品而重新审视自己,重新聆听自己的心声,再次获得生活的动力。

说是避难所也好,理想乡也罢,在文学的明眸中我确乎找到了遗失的自我,如在春天的柳梢上寻回了童年的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