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课,让学生相见恨晚!

时间:2019-06-03浏览:619

■本报记者 李灵 学生记者 陈金露

幽默风趣、妙语连珠、段子满天飞,他是学生口中叫得响当当的“段王爷”。从教30年,段治文把看似枯燥的思政课上成了有趣、有用又深受学生欢迎的“网红课”。线下课堂场场爆满,线上选课人数15W+。把历史讲“活”,实现价值引领。他是如何做到的?让我们一起走近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位不愿意做“专家”的教学名师!

 

线上线下,他是把历史讲活的“段王爷”

思政课曾一度被认为是高校里最难讲的课程。学生不爱,老师无奈。但从教近30年,段治文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却一直在学生中好评如潮。

提起段治文,同学们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他“让‘段子’与历史齐飞”的授课方式。课堂上,段治文总会在适当的时间穿插一些让同学们意想不到却趣味十足的“段子”,让理论与历史相结合,在笑声中点燃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由于姓段,又喜欢在课堂上讲段子,段治文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段王爷”。

段治文常言:“我讲思政课,努力做到容不得学生不听。”这可不是他在强制学生听课,而是他真正地让思政课变得有滋有味,同学们都开始认真主动地听他讲课。

除了语言的诙谐幽默,段治文还特别重视在课堂上与同学们的互动。与大部分课堂里师生间进行的言语碰撞、观点交锋有所不同,段治文更加强调与同学们之间的眼神交流。在段治文看来,眼睛是不会骗人的,所以在讲课过程中他会特别关注同学们的眼神。

当同学们的眼神流露出兴趣时,段治文会顺势多讲一些相关的内容;而当同学们的眼神有些疲倦时,他便会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内容与方式,再重新将同学们的注意力拉回课堂。“要想一整堂课都有趣很难,做到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随机应变是关键。”而在课程结束后,段治文也会特别注重同学们对课程的评价,根据学生们的反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改进。

上课内容有趣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抬头率高了,然后呢?“很多时候,学生在课上听得津津有味,但下课后却什么也不记得了。”在段治文看来,让内容有趣只是手段,让内容有用才是他的终极目的。“作为一门思政课,重要的是从历史角度来实现价值引领。”段治文选择聚焦现实问题,让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把最新的理论发展和时事热点融入课堂,解决学生真正关心的思想理论问题,进而为学生的成长奠定思想基础。

201411月开始,段治文把这门课搬上“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希望让更多人感受思政课的魅力并从中获益。2018年,该课程入选国家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如今,这门火爆的浙大课堂已经成为线上的“网红课”,选择这门课程学习的网友已有15余万人。在线上听完这门课的网友们纷纷感叹:“相见恨晚!”

 

深入浅出,他是不做“专家”的“博学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近30年的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段治文创造性地总结出了三个“通”、两个“结合”的理念,即“古今通,探索历史原脉;中外通,拓展世界视野;多学科通,拓宽学科素养;理论与历史相结合,使学生学得有趣;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使学生学得有用”。

在课堂上,古今中外各式史实、多个学科的知识,段治文信手拈来,真正做到把精深的思想讲得深入浅出,把宏大的理论讲得有滋有味。听起来容易,但要真正做到“古今通”、“中外通”、“多学科通”却不容易,多年来段治文一直在努力,在他看来,“思政课教师不应做专家,而应成为一个博学者。”

时针拨回1982年,当时的段治文刚考入杭州大学历史系。虽然专业是历史,但他却不愿拘泥于此,四年的大学时光,段治文最喜欢的就是“泡”在图书馆,阅读各个学科的书籍。“美学、社会心理学、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现在回想起来,我非常感谢那一段在图书馆阅读的时光,当年读的书如今竟都在教学科研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大学阶段应该建构一个广博深厚的知识结构,而多读书就是一个最有效的渠道。”如今,上过段治文课的同学们说起段治文,除了称赞他幽默的授课方式,必然提起的一句话就是:“接下来,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这是段治文在课堂上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每开始一个班的课程,他都会对同学们说要读好人生的三本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2017年浙江高考作文题考的恰好是“人生的三本书”,段治文班里的同学们都沸腾了,纷纷发状态分享:“这不就是段老师常在课堂上对我们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