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飞
苏步青和丰子恺有一个特殊的关系:他是丰子恺次女的证婚人。故事是这样的。
丰子恺家在逃难时期有过一件喜事:1941年9月7日,次女丰林先(后改名为丰宛音)和宋慕法结婚了。宋慕法和周宗汉,都是丰子恺在浙大的学生,他们二人曾到丰家访问。后来宋慕法还做了他们家的家庭教师,教物理,一直出入罗庄和星汉楼的家里,最后就成了丰子恺的女婿。
苏步青怎么会做证婚人的呢?原来他与宋慕法是同乡,又与丰子恺有了较长时间的交往,于是就成了证婚人。从此以后,丰子恺与苏步青的交往日深。
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苏步青就从丰子恺的同学、数学家陈建功那里听说了丰子恺的名字。他对丰子恺的为人很敬佩,对其漫画也十分喜爱。
抗战胜利后,苏步青知道丰子恺卜居杭州里西湖,便写了一首乞画诗向丰子恺“乞画”。诗如下:
淡抹浓妆水与山,西湖画舫几时闲?何当乞得高人笔,晴雨清斋坐卧看。
这首诗刚写好,还未寄出,苏步青就收到了一幅丰子恺主动寄赠的画。苏步青曾经说:“这幅画,是丰先生还不知道我要乞画,主动赠予的,所以我对此感受很深的。”丰子恺的赠画,是一幅以遵义生活为背景的《桐油灯下读书图》。得此画后,苏步青勾起了对遵义生活的回想,就又写了一首答谢诗,连同乞画诗一并寄给了丰子恺。答谢诗写曰:
半窗灯火忆黔山,欲语平生未得闲。一幅先传无限意,梦中争似画中看。
丰子恺收到这两首诗后,又据“乞画诗”中“淡抹浓妆水与山,西湖画舫几时闲”之句作画,又送给苏步青一幅《西湖游舸图》。这次,苏步青不仅写了答谢诗,还作了一首题画诗:
一舸笙歌认夜游,岚光塔影笔中收。如何湖上月方好,柳下归来欲系舟。
抗战胜利后,丰子恺卜居杭州里西湖。在他家的墙上有一幅由他本人手书,数学家苏步青的赠诗:
草草杯盘共一欢,莫因柴米话辛酸。春风已绿门前草,且耐余寒放眼看。
此诗作于1947年春节前后,是苏步青专门写给丰子恺的。
以上这些诗画往来皆是发生在1947年秋的事。对于苏步青以及他的诗,丰子恺有极高的评价,他说,“数学家的诗句,滋味尤为纯正”,“人做得好,诗也做得好……樽前有了苏步青的诗,桌上酱鸭、酱肉、皮蛋和花生米,味同嚼蜡,唾弃不足惜了”。
丰子恺与苏步青的关系一直很好。1956年冬,苏步青荣获中国科学院颁发的科学奖。丰子恺又为之赠了一幅《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图,以示祝贺。据苏步青说,丰子恺送给他的画以及他写给丰子恺的一部分诗稿皆已在“文革”抄家时丢失。苏步青在晚年时还书写过丰子恺的纪念卡,所书内容即是当年挂在丰子恺家里的那首赠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