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昌友
在著名画家、散文家、美术和音乐家丰子恺先生家乡浙江桐乡的档案馆里,珍藏着一张长47.5厘米、宽30.2厘米的手书“结婚证书”和一张长79厘米、宽31.3厘米的“来宾签名册页”。这两件珍贵文物,记录了浙大西迁遵义办学中一段令人难忘的往事,用丰子恺四女儿丰一吟的话来讲,这是“我们逃难以来的一桩大喜事。”
1941年9月7日下午四点,遵义的成都川菜馆里高朋满座,热闹非常,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正在举行。新郎宋慕法,浙大理学院生物学系1940年毕业生,其时就职于离岳父丰子恺寓居南坛巷星汉楼不远的中国蚕桑研究所,同时还在丰家做家庭教师。不久,他就去湄潭的永兴作了浙大助教。新娘是丰子恺的二女儿丰林先。
这是一场由浙大西迁遵义办学带来的新式文明婚礼。在没有完备婚姻登记制度的遵义,无须官方认可,当然也就买不到规范印制的结婚证书了。于是多才多艺的丰子恺先生找来一张淡黄色的纸,设计了一份眩人眼目的结婚证书。他用毛笔端端正正地写上二位新人的姓名、籍贯、年龄,出生时间不光用了旧历,还写上了时辰,这就在文明现代的婚书中留下了传统婚俗的明显印痕。
接着,写下婚姻由来、结婚时间、地点、证婚人等作为证书的必备内容,然后是结婚人、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的姓名,每个人都盖上了鲜红的印章。尽管介绍人陈志超、郑梅英夫妇已回温州老家,但也专门请了随丰子恺从家乡逃难出来、在浙大文学院史地学系作绘图员兼书记员的私淑弟子周炳潮、倪兰英伉俪代替,同样也盖了印。证书四周,细心的丰子恺还精心用笔勾画了一个红框,既彰显了艺术家的才气,又提升了结婚证书的品味。
同样,丰子恺先生用另一张淡黄色的纸,设计了一个有深红边框的来宾签名册页,由丰先生工工整整地写下了“敬请签名永志光宠”的字样。
因为丰子恺先生在浙大、在遵义的人脉,还有刚从浙大毕业不久的新郎官宋慕法同学、同乡间的人缘,婚礼办得高端大气上档次,堪称遵义小城一次文化名流咸集、知识精英汇聚的盛会。在册页上签名的嘉宾就有74人之多。
他们中有担任主婚人的数学系主任苏步青,时任工学院院长的李熙谋,电机系主任王国松,理学院院长胡刚复,师范学院院长王琎,史地系主任张其昀,数学系教授陈建功,物理系教授束星北,教育系教授黄翼,国文系主任郭斌和,教授王焕镳、郦承铨、缪钺等浙大精英,学术界叱咤风云的人物。校长办公室秘书诸葛麒,校医务室医生周威,护士刘馥英等也留下了他们的名字。
有趣的是,被称为“奥运金哨”的舒鸿教授,带着他十多岁的儿子舒昌荣,在册页上签了名,而他的太太作为主婚人,只是以“舒鸿太太”的名义在结婚证书上露了下脸,连印章都是用舒鸿的。
当时,在遵义办学期间多次为浙大毕业生征婚的竺可桢校长在重庆出差,未能参加。但他的夫人陈汲女士来了,而且在册页的中部下端签下了“竺陈汲”三个字。这位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才女,谨遵“出嫁从夫”的古训,签名时也不忘冠上夫君的姓。
婚礼上活跃的另一个群体,是新郎宋慕法的同窗好友。出现在来宾签名册页上的是:苏步青教授培养的“四大金刚”中的两位:浙大数学系研究生吴祖基、助教白正国,浙大史地系研究生周恩济,浙大永兴分部物理助教曹萱龄、数学助教钱大业,浙大工学院土木系助教董维宁、机械系助教汤翙,文学院文牍员李精治,教育系毕业班学生周淮水,宋慕法同事、蚕桑研究所研究助理陈士怡等。当然还少不了当地名流。
七十八年前的这桩喜事,体现了凝聚于结婚证书和签名册页中力透纸背的西迁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