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干杯

时间:2019-07-01浏览:359

毕业季的每一天,都在想着可以和谁见名义上的最后一面。

只有面临离别,才倏地意识到未来天南海北的各地零落,过去四年里的随叫随到即将成为日后的回忆。当酒杯碰在一起,清脆的响声和这些人身上牵连着的岁月一起被撞落下来,散在六月闷热的风里。

碰的第一杯酒,当敬法学院的同窗。模拟法庭是四年里浓墨重彩的一笔。大一时连三阶层和四要件都傻傻分不清楚,便开始接手“浴室杀人案”,第一次学会穿正装、第一次起草法律文书、第一次讨论到午夜、第一次为了案情讨论在琴房喝咖啡,太多的第一次让青涩和幼稚也显得格外值得纪念。这些点滴在日后变得寻常,模拟法庭里结交的队友陪伴了我大半时光,当司机为逃避处罚用引擎盖带着交警上高速时,他们在白板上用简笔画分解了整个案件事实,模仿着趴到引擎盖上的交警感受真实的处境;当讨论内幕交易陷入困境,他们拉着我一起到之江的小食堂,用炒河粉补充能量;从北京到厦门到广州,他们和我一起爬景山踏海浪品粤菜,共苦与同甘都被揉进了绵长的法律人成长之路中。而在模拟法庭之外,还有寝室里时不时冒出的案例讨论,食堂里突然展开的学术讨论,微信上一呼即应的维权行动,即使艰难如法考、黑暗如之江的夜路,也都因为身边的同行者变得可爱而有力量。

要干的第二杯,须敬校报的同伴。校报是我大学社团生活的起点,至今还记得学长带我们破冰时唱了一首《天使的翅膀》,围坐在草坪上过了一把文艺青年的瘾。等自己当上干部,也带着学弟学妹围坐在烧烤摊前,听他们高中的故事和大学的向往,去西操场的星空下开例会,在图书馆前策划发报纸的新方法和记者节的开幕式,浪漫又现实,平凡又盛大。在采访过程中,和同行的伙伴赶赴CUBA的热血,见证集体婚礼的甜蜜,和老院士畅聊科研背后的生活,与青年教授回顾一路走来的酸甜与苦楚,各式的人生故事通过采访被交流,通过文字被记录,成为四年里具体可感的印记。

还有一杯酒,敬即将离开的自己。大一时为选择的过分自由和丰富而付出了诸多碌碌却无为的代价,大二时因湮没在众多优秀同伴的光芒里暗自神伤,大三时终于在接二连三的尝试和冲刺中学会确定自己在灿若星辰的浙大人中的位置,敢试错也能沉静,即使这一年暗涌着深深的不安、焦虑和遗憾,关于升学,关于求职,关于出国,这些比大一大二时的细碎烦恼来得更加具体深刻。而我要敬“熬”过这段日子的自己,敬所有的迷惘和坚持。喝下这杯酒,我用四年知道了“熬”这个动词吊诡又诱人、野蛮且刺激的真面貌。

离别一直都是为了更好的开始,四年本科生涯的结束本不应感伤,但正如五月天在《干杯》里唱道的那样,“是你陪我走过一生一回匆匆的人间”,这一生一回的本科四年也因为成长和陪伴成为值得举起回忆酿的甜。此去经年,愿干杯之后,良辰好景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