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周围的小人物

时间:2019-07-01浏览:238

临近毕业,感叹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匆匆四年,回首过去,感觉好像自己什么都没有改变,但是周围却在你察觉或者没有察觉到的时候,偷偷地翻新了样貌。

想抒发点感想,感叹自己四年不易,终于过来了,但是觉得没什么好抒发的,翻过了本科的山,还有后面许多的山要去翻,现在庆祝有些早了。感谢老师和同学的话,也早在毕设致谢中说完了,想来想去,写点来了大学之后周围的一些小事好了,做一个缩影,希望能引起一点共鸣。

第一个映入我脑海的是剑桥公社的一个烧烤店,头一次去的时候是大一,是我两个同高中的师兄带的。我印象很深,是因为我觉得这家店的味道最好,我喜欢。从此,我每周的周末大概都会去一次,一份炒饭,大鸡腿,茄子,再加上几串别的,尤其不能少了烤肠,夏天坐里屋,有空调;冬天坐外面,大棚一遮,碳烤炉脚边一放,再偶尔点口酒,一晚上的时间就过去了。从一个人来店,之后变成了同学聚会有常去处,吃了烤肠的都说好。平时的日子,烤摊就开到12点,人少,每次去的时候就几桌,老板娘闲聊时也说,12年开店以来,都这样,就靠几个大日子赚钱,而我有幸,恰好跟他们一起过了其中一个大日子——元旦。

元旦的旺季从九点开始,兴奋的同学一批一批地往正门来,棚子早就从店面搭到了河边,我跟烧烤店的老哥们吃下了年终最后一顿饭,带着回味无穷的酱猪蹄子投入到了工作中,从十点开始,到三点,中间没有休息的空闲,一站六个小时,最多人的时候,来了二十桌。最后,以烤鱼和羊腿全卖光的结果收摊,算是大功告成了。这是我来大学的一个独特的跨年经历,或许以后再也不会有了,因为那家叫做小松鼠的烧烤店,已经不在了。老板娘回家带孩子,店面早就在我搬玉泉时,盘出去了。

第二个故事,是另一批人。我来玉泉之后,因为经常往返泉港,偶尔半夜骑车回来,一路上有两种人给我印象最深——大门的保安,和路边撒尿的人。保安永远是在看着声音很大的电视剧,手里拿着个遥控器,要你出示校园卡却又不仔细观察,我一句辛苦了,他们也就点点头,说是应该的。从来没有见他们打瞌睡,倒是我已经满身疲惫。而路边撒尿的,虽然不文明,但是他们却是一天都可能没有上过几次厕所的人,以前看电视,说警察查案时,容易憋尿出毛病,我觉得这些在车座上的外卖小哥和出租司机也一样,为了生计奔波一天,才有机会在晚上空闲的时候让自己的神经舒舒服服反射一回。生活在大学校园内,我们都明白这是不文明的,走出门,却发现背后满是艰辛。

最后,给大家讲一个学校里的故事,一年前,在图书馆里,有人接受采访时,说了自己想要直博,留在浙大的意愿,文章登在了校报上,转眼一年过去了,却放弃了保送资格,仗着年轻的资本,等一年出国申请。当年以为会安安稳稳地在浙大再度过几年,却发现一切变化得如此快,又要走了充满挑战和压力的求学之路。我看回自己一年前被采访的报道,除了那个保送的话我变卦了,别的,我都还在坚持,我作为浙江大学里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希望能给浙大的发展,做自己微不足道的努力,愿所有浙大学子都能自豪地分享浙大人这一个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