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心育人, 做新潮师者

时间:2019-09-16浏览:594

■学生记者 祝思琪

浙江省第六届师德先进个人、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教授郑晓冬作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潜心科研,在几十年的任教生涯中,始终以教书育人为本,是学生心中的新潮师者

郑晓冬致力于运用新时代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了普及食品安全科学知识,郑晓冬作为课程负责人开设了面向全国大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食品安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模式、精心制作的856-10分钟的小视频和负责答疑解惑的专业助教团队等创新设计,使得该课程共有950余校次高校、20万多学生选修,学生问卷调查满意度在95%以上,并于2018年通过了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郑晓冬感慨:我很欣慰食品安全课能取得这样的教学效果和社会反响。对于老师来说,能够让学生受益是我最大的成就。

除了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样态,郑晓冬也兢兢业业上好每堂课。尽管每次备课至少需要耗费半天时间,甚至经常在办公室工作到深夜,郑晓冬始终认为教学是老师的本职工作,必须要对学生负责。“教书育人的关键在于三心:爱心、责任心和良心,不能以对付的心态开展教学工作。”

将学生当做孩子对待的郑晓冬在学习上对学生要求严格,在生活中则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通过聊天和微信群内的互动,郑晓冬关注每位学生的生活状态,当学生出现心理状况时第一时间进行疏导,并帮助遇到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

在郑晓冬团队的实验室外,咖啡机、烤箱、茶具一应具有,“我会准备好咖啡、茶等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闲暇时郑晓冬还会每年组织团队成员出游,爬山、野餐、赏花,让成员在繁忙的研究过程中得到放松,同时活跃气氛,提升团队的凝聚力。

在学生们的眼中,郑晓冬不仅是他们的良师益友,还是个走在时代前沿的“弄潮儿”。郑晓冬的兴趣很广,对于时尚元素和新鲜事物有着不输属于年轻人的接受度。开会时,郑晓冬会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会议记录;生活中,郑晓冬喜欢唱歌、跳舞、购物。她会在每周给自己安排放松的时间,积极调试自己的状态,也因此对她而言,“高强度的科研教学工作和高质量的生活并不产生冲突”。

工作之外,郑晓冬还热心公益活动,现任浙江省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杭州市食品安全协会会长、杭州市绩效信息员等。“公益活动虽然会占用一些时间,但这些公益活动其实和我的工作是紧密联系的。”郑晓冬团队在开展“杭州肉制品储运过程的质量控制”的课题研究时,对杭州电商、超市和农贸市场提供的肉类进行了品质评估,并详细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消费者提供了实用的指导意见。郑晓冬一直努力在做类似的尝试,在专业范围之内为食品安全贡献一份力量,用知识和科研成果为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