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阅兵现场的浙大人

时间:2019-10-11浏览:273

不久前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令无数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多位浙大在校师生受邀亲临现场观礼,有幸一睹盛景的浙大人中,就有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能源工程学院热能工程专业2018级博士研究生孟详东。让我们一同了解他的励志故事。

孟详东,男,能源工程学院热能工程专业2018级博士研究生。曾任校学生会副主席,带队校研究生支教团赴云南支教,并创办益心无量公益团队。读研期间,担任校团委书记助理(挂职)、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主任。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浙江省优秀共青团员、浙江大学优秀研究生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生逢其时,重任在肩

当收到来自共青团中央的邀请时,孟详东的心情是难以言表的。作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代表,能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去现场观礼,是对他过去努力的肯定,同时更是一种鞭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生逢其时,重任在肩

本科、研究生均就读于浙江大学,身处求是园九年的孟详东在浙大留下了许多美好记忆,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学生工作,而最初的尝试,要从大一那年加入蓝田学生会说起。

一方面,他希望通过学生工作锻炼自己,得到成长;另一方面,他也希望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怀抱这样的初心,孟详东在蓝田学生会一呆就是两年,期间参与举办了新生达人秀、体育风暴等创新性活动,大二时,他因为出色的表现,被选为首届工学大类学生会主席。

在蓝田学生会的两年积淀为孟详东之后的学生工作提供了助力,大三被推荐加入浙江大学学生会并成功竞聘为副主席,负责学生文体发展。作为一个“唱歌五音不全的人”,这对他来说,可以算是一个挑战。不过于孟详东而言,动力往往和挑战相生相伴,之后举办的首届学生节晚会、十佳歌手比赛、体育嘉年华、首届C9高校学生会主席论坛等活动便是很好的佐证。

其中,2014-2015新年狂欢夜给孟详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同于以往的跨年夜活动,那是首次把晚会地点确定在云峰篮球场,更加宽广的场地吸引了更多的学生观看。前期筹备时,队员们在深夜的篮球场上顶着寒风搬运物资的身影让他久久难以忘怀。

他对学生工作的热忱到研究生期间也没有停止。2016-2017年,孟详东挂职共青团浙江大学委员会书记助理,同时兼任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副主任。世界互联网大会、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全国学生运动会,在这些大型活动的校内志愿者招募组织管理工作中,都可以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对孟详东个人而言,这些活动带来的是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更宏观的层面,则有助于互助、奉献、友爱、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蔚然成风。

 

社会的需要就是研究的方向

在孟详东看来,积极参与学生工作不仅不会成为一种负担,还能够提升学习效率。他觉得:当我在学生工作中投入大量精力后,常常觉得在学习上的付出有所欠缺,因此学习时就会更加专心致志。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学习节奏是孟详东秉持的想法,而他保持节奏的秘诀在于良好的时间规划,也因此,他能在研究生期间担任四个科研项目的学生负责人。

出生在吉林这座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的城市,孟详东坦言从小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能源”二字,也因此对“能源”就有着不同常人的情怀。高中时选择理科,本科时选择热能工程专业,都助力他在研究能源的道路上愈行愈远。

硕士研究生一年级时,他作为学生参与负责浙江某电厂污泥干化焚烧改造项目,那是他第一次参与科研项目,并且是在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很多地方都要慢慢摸索。

项目开展后,工厂实地考察,规划运送线路,样品检测分析等,事无巨细都要亲历亲为,实验服脏兮兮也是家常便饭。而研究污泥更令人尴尬的,是它们难闻的气味,孟详东开玩笑道:“常常是我一做实验,周围人都不见影儿了。”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的研究进度,他会选择在室外进行部分污泥样品处理过程,夏天时就免不了与成群的蚊子为伴。

渐渐地,他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污泥热处理及磷的资源化利用研究上下了许多功夫。如今,他同时参与了4个科研项目,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3项,发表SCI/EI论文4篇。

对孟详东来说,诸多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身边师长、朋辈的支持。导师除了协助科研,还会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常叮嘱学生们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同门师兄弟们也在实验处理、出国事务上提供了许多帮助。

他人的支持提供了不小的助力,然而内心的信念是真正的精神源泉。对孟详东来说,最大满足就是能把自己学习和掌握的知识通过实践应用来促进科研。科研不是身处高楼,居于象牙塔,而是与社会、时代共振。“无论做什么项目都要具有实际价值,社会的需求才是我们的研究方向。”他说。

 

以赤子之心丈量社会责任

醉心科研,并没有让孟详东忽略外部世界,在云南景东支教的三百多个日夜中,他以一颗赤子之心丈量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这个决定源于大三时的一次志愿活动,带领湄潭小学的孩子们参观浙大校史馆时,孟详东发现有个男孩儿偷偷在一边抹眼泪。当孩子带着哭腔告诉他是因为“以后也许没有机会来浙大这么好的学校”时,他深受震动。从那以后他便决定去更多更远的地方讲好浙大故事,也一直关注着研究生支教团。

于是结束本科学习后的这一年,他完成了“学生”向“老师”的角色转换,在云南景东职业高级中学成为一名支教老师。

授课内容是他不擅长的政治,为此,他晚上翻资料、写教案,积累详实素材……只有这样,他第二天才更有勇气站在讲台上。尽管如此,学生们第一次齐刷刷地站起来对他说“老师好”时还是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紧张。因为,讲台上每一句话都可能被同学们铭记于心,对他们的人生产生影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一年,孟详东任政治老师上课736小时。在这736个小时中,除了传授知识,他还要帮助学生构建思维体系,让他们学着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培养爱国精神,规划职业发展,这也是青年学子步入社会前的重要一步。

作为浙江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景东团长,他所做的远不止这些。课堂之外,他还创办“益心无量”公益团队,举办“爱在滇西”、“艺心绘梦”等公益活动,连续三年为贫困学生筹措物资100余万元,结对资助学生300余人。

结束一年的支教生涯后,他仍然怀着满腔热情,给之后几届研究生支教团提供了许多建议。“益心无量”公益团队也一直保持运营,每次公众号发布推文,他几乎都是第一个点“在看”的人。

2017年,孟详东创立浙江大学学生基层工作服务协会,为有志于基层工作的同学和在党政机关工作的校友建立起了沟通的桥梁。协会发起选调生研修计划,形成以讲座培训、挂职锻炼、论坛交流、面试互助等一系列活动为主体的活动培训体系,这在浙大获得了良好反响。2018716日,响应国家号召,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浙江大学发布《关于促进毕业生服务国家战略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中明确了浙江大学促进毕业生服务国家战略工作的目标和主要举措,其中,专门提出加强基层工作服务协会的建设,积极发挥协会在选调生工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如今,孟详东正为即将到来的出国深造做准备,在景东支教的生活让他能够从社会基层了解中国,在国家部委的实习则让他以宏观的角度来认识中国,他还想站在世界的角度去看看自己深爱的祖国。未来,无论是投身科研还是深入基层,这样的经历都会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