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志愿者!

时间:2019-10-18浏览:983

志愿者团队是怎样炼成的

早在总决赛开始的前几天,不少同学就注意到学校道路两旁已经竖起飘扬的大赛道旗,教学区也被与大赛主题相关的标语和装饰物装点一新。而那些穿着红白配色的志愿者服装,匆忙穿梭在校园各处的志愿者们也收获了极高的回头率。

本次大赛的志愿者招募工作从5月开始进行,共招募了3500多名学生志愿者。面对这样一场大规模的国际赛事,为了做好大赛总决赛的服务保障工作,使同学们在上岗时具备基本的志愿服务技能,学校在9月中旬就为广大志愿者安排了系统的前期上岗培训课程。

大赛概况,校史校情常识及浙江省、杭州市概况,突发应急常识,医疗急救常识,志愿者礼仪形象与沟通艺术,志愿服务理念与基础,志愿者礼仪实训……志愿者通用培训课程内容涵盖大赛志愿者工作可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这些培训课程着重培养了志愿者们在本次大赛的基础志愿服务能力和基本应急能力,针对志愿者礼仪方面的加强训练也有不错的成效。

云峰学园2019级工科(建筑与土木)试验班本科生张一帆对此深有感触:志愿者礼仪培训让我在参赛者和群众面前保持着良好的形象,能让各高校参赛者对浙江大学留下好的印象。对浙大地图的熟悉以及赛程安排的预习也帮助我更准确地解答大家的疑问。

根据赛事的需要,志愿者团队被分为赛事筹备服务大队、一对一接待服务大队、赛事答辩服务大队、项目展示服务大队、开闭幕式服务大队、新闻宣传服务大队、后勤保障服务大队、校园岗亭服务大队和机动服务大队等不同编组。赛前不同大队根据自己负责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内容还展开了更加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通过后续有针对性的志愿者培训,一来增强了我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内容的印象,二来对突发状况的应对能力也强了不少。”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018级工商管理本科生姜宽同学说,我们的带队老师在赛前还对我们进行了单独的谈话培训,大家的热情也比较高。”他负责嘉宾的入住办理工作及出行信息处理工作,这个工作灵活性强,需要志愿者有较好的应变能力。“这次志愿者工作比我以前做过的志愿者工作难度都大很多,”姜宽说,他是第一次做接待来访嘉宾的工作,面对嘉宾的出行计划变更等突发状况,他发出了感慨:“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他负责接待的第一批来访嘉宾在1012日下午5点抵达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姜宽直到当天上午都在进一步了解赛事信息,为接待作准备。

全力筹备为今朝,功夫不负有心人

1011日,互联网+大赛的前一日,浙大紫金港校区各岗亭志愿者已经开始轮班站岗。他们身着红白两色的志愿者工作服,从帽子到鞋子全副武装,站姿挺拔,面带亲切又热情的笑容,随时准备为来宾解答路线、比赛和展示安排等疑问。在他们面前的工作台上,是地图、工作手册等物品,他们的身边还有一个医药箱,以备应对紧急情况。

1012日凌晨0200,酒店志愿者丹青学园社会科学试验班2019级本科生徐晴和酒店负责人,浙大幼教服务中心综合办公室的赵繁荣老师在来宾即将入住的酒店大厅抖擞精神,严阵以待。她们正在等待白天来宾入住时要发放的胸牌等物资。而在11日白天,她们已经和其他酒店志愿者一起装好了一百余份袋装资料,此时它们被整齐地排列在酒店的一角。此外,酒店大厅等门型架、接待桌上的吉祥物勇仔玩偶、各类桌签等也已经被他们齐力布置完毕,确保一进入酒店,来宾就能感受到互联网+大赛既大气友好又极具专业性的氛围。

早上0830,该酒店所有志愿者到岗,开始穿胸牌、核对信息,准备接待来宾入住。他们即将在来宾入住时确保住宿费确认、入住报道登记、资料领取、队旗收取、餐券领取每个环节无一纰漏,并与酒店销售经理、一对一志愿者、交通志愿者进行沟通对接,解答来宾各种各样的疑问。除此之外,还有来宾人数和往返日程变化等一系列难以预估的事情等待着他们。

上午1000,一对一志愿者的组长,软件学院2019级工业设计工程研究生施雨虹到达酒店,与酒店志愿者对接,时刻准备迎接到杭的来宾。她这样描述此前的工作准备:我们有句话叫组长们都忙着爬楼看消息。仅24h小时内,手机微信和QQ群里关于大赛的讯息达到数千条,一眨眼群里消息就99+,接受的文件有近30……”

上午1030开始,交通志愿者陆续到达酒店,为来宾提供班车信息资询。他们其中有人将一直等到晚上2200,才坐上回到浙大紫金港校区的班车,回到寝室休息几个小时,为第二天的工作养精蓄锐。第二天早上,从浙大紫金港校区出发的班车最早0445就将等待志愿者们上车。而另外一些交通志愿者,从来宾走下飞机、走出火车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自己的接待工作。他们的服务对象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老师、学生,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

检录志愿者是赛场内开始工作的第一批志愿者。除却通用培训,他们在大赛前接受了关于检录机器的使用培训以及各项情况的模拟。尽管准备如此周全,仍有一些令志愿者们意外之事。社会科学试验班2019级本科生沈依宁分享到:刚开始工作时我没有要检录海外参赛者的心理准备,工作的时候遇到了,一下子感觉脑子都空白了,但是后来发现海外友人都挺和善开朗,向他们要的通行证时候都会笑着给我。在工作中遇到意外之事的还有岗亭志愿者。云峰学园2019级工科(建筑与土木)试验班本科生王哲在工作时就偶尔会遇到外宾向他问路而仅凭自身难以解答的情况,这这种情况下,他会用自己的手机查找或询问边上的保安和工作人员,为外宾答疑。

施雨虹对大赛的前期筹备带来的效果做出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总结:“由于前期准备到位,反馈的问题也及时得到解决,所以大赛开始后一切顺利,大家按部就班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有时候我来不及解答,组员们就自发整理和归纳了大赛指南上的信息,发到群里方便其他人查阅。”她骄傲地说:“我以他们为豪。”

 在现场,在服务

环境与资源学院2018级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生陈伟荣,是本次大赛总决赛赛事答辩志愿服务大队的一员,他在1013日下午四点基本完成了自己负责的志愿服务工作。

这已经不是陈伟荣第一次参与大型比赛的志愿服务工作了,他在大一的时候就参加了2018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的志愿服务。我本身就比较喜欢做志愿者工作,加上我也有不少做志愿服务的经验技能。他说。

陈伟荣所在的赛事答辩志愿服务团队是在赛场内为答辩团队和评委老师服务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确保现场比赛流程顺利以及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他作为现场的系统保障员,负责各流程的计时工作和显示屏控制。赛场内志愿者的工作十分细致复杂,陈伟荣回忆道:“其实在107号的全要素演练中我还是对自己负责的工作内容感到很混乱,但是幸好比赛前我们几乎每晚都在演练,我对工作流程也就渐渐地更加熟悉了,高强度的前期演练令陈伟荣印象深刻。“12号早上我们组齐力对所负责的教室进行了前期物资准备和教室布置,下午又开始工作流程的演练,以确保万无一失。”

据记者了解,赛事答辩志愿服团队的许多工作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参赛队伍的签到、安检、候场、答辩等各流程环环相扣,而组内每个志愿者都负责不同的服务工作,这就使得志愿者们彼此之间需要交流与配合。

1013日,陈伟荣和他的志愿者伙伴们总共为19个参赛队伍提供了服务,没有出任何纰漏。作为赛场内的志愿者,为了向嘉宾们展示志愿者团队良好的精神风貌,陈伟荣等志愿者在全神贯注工作的同时还需要保持良好的仪态,实属不易。最后大家都坚持下来了,陈伟荣感慨道。浙大志愿者团队认真、负责、专业的态度让各位评委和老师印象深刻,不少评委在赛后都对他们的表现作出了很高的评价。

 “勇仔,我可以跟你合照吗?”

1013日早上八点,竺可桢学院2018级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生张逸辰就已经套上了本次大赛吉祥物——“勇仔的定制玩偶服装。他的工作内容很特殊,就是在大赛期间穿着勇仔的玩偶服,在校园内与参赛人员及嘉宾互动合影,同时在大赛闭幕式上作为演职人员活跃现场气氛。

本次大赛的吉祥物“勇仔”是一只小雏鹰,象征着勇于创新创业的青年人,其形象活力十足,而“勇仔”玩偶服毛绒绒的质感和胖墩墩的版型更是让穿着它的志愿者们备受大家欢迎。在学校体育馆前,当比完赛的参赛人员和来访嘉宾们碰到这些憨态可掬的“勇仔”们,都纷纷要求合照。大家与“勇仔”互动、合照的情景成了校园里一道特别的风景线,舒缓了紧张的比赛氛围。“被邀请合照的时候特别开心。”张逸辰说。他报名做玩偶服着装志愿者的契机来自辅导员在班群里发的一条志愿者招募信息。“看到是玩偶服着装志愿者我就报名了,一定很好玩。”张逸辰说,“做这个工作也能给我们的大赛现场带来一些活力。”但是在真正上岗以后,他发觉这个“好玩”的工作并不好做。“挺累的”,张逸辰说。穿过玩偶服的人都知道,一整套的玩偶服足有几十斤重,且透气性较差,穿着十分闷热。为了能更好地与大家互动,张逸辰还需要做很多招手、跑跳的动作。摘下头套时,这个大男孩的头上已经是大汗淋漓。“我昨天已经干了一天了。今天早上八点上岗,下午三点的时候穿着这个玩偶服从图书馆那边走到闭幕式的彩排现场。”张逸辰笑着说,“路上还不停被大家拉住要合照,这一路走得真是‘艰难’。”

为了活跃大赛闭幕式的气氛,导演组特地招募了七位“勇仔”玩偶服着装志愿者到现场参与表演,张逸辰也是其中之一。由于他穿玩偶服的经验较其他志愿者丰富,他还被特别邀请为闭幕式上带领参与本次大赛的创客们上台的“勇仔”。在排练过程中,最让张逸辰苦恼的就是因为他身形比较高大,手并不能完全伸进“勇仔”的翅膀里,只能勉强用手撑开。看到张逸辰为此发愁,其他几位“勇仔”们纷纷安慰他:“你这只‘勇仔’的翅膀是向上扬的,比我们几个的效果好多了!”当天晚上,几位“勇仔”和众多表演志愿者一起合力将彩排现场的氛围推上高潮,彩排非常成功。

彩排结束的时候,辛苦排练了一晚上的表演志愿者们终于有时间能和可爱的“勇仔”们合照了。合照完,大家都会跟穿着“勇仔”玩偶服的志愿者说“辛苦了,谢谢你”,不少志愿者们还帮助“勇仔”们摘下头套运送到道具间。

 台下功夫,台上真章

大赛颁奖晚会的表演志愿者虽然只在最后一天工作,但是她们的担子一点也不比其他志愿者轻。参演人数多,每次排练的时间长,气温低。还有很多要每天在两个校区往返的志愿者。就求是学院人文科学试验班(传媒)2019级本科生王一然所见,就有西溪校区的学姐每天两地奔忙。

王一然说:“舞团有的同学需要参加两个节目,中间更换衣服和道具,大家跑着换衣服、作准备,同时要保证每个节目的质量,非常不容易。”而啦啦操队的志愿者要参与多个节目的伴舞工作。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系的2018级本科生金彦彤就是拉拉操队的一员。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遍遍联排时,啦啦操队员们赶着换装急得状况百出的样子。她说。我参加了啦啦操队的四个节目以及开场表演,实际上有的啦啦操队员参与的节目更多。金彦彤说。大赛任务繁重,但是留给表演志愿者更多的是美好的记忆。演出当晚的气温只有十几度,而啦啦操队员们必须穿着薄薄的短袖短裙表演,在瑟瑟秋风中,女孩们背贴着背给彼此带来温暖。

王一然是闭幕式上的合唱节目《最初的梦想》的伴舞。她对其中的一句歌词“最想要去的地方,怎能在半路就返航”很有感触。在伴舞时,她要手拿硬纸板做的飞机,“这寓意梦想飞翔,追寻最初的梦想。”她说。对于表演志愿者来说,长时间的等待、频繁的两校区往返、重复的训练、微凉的秋风都只会让他们变成更加无所畏惧的“勇仔”,让这份记忆独一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