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云上招聘,不误春光

时间:2020-03-27浏览:895


 

本报记者 柯溢能


当前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关键时期,正所谓金三银四。然而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就业形势严峻复杂。

浙江大学早谋划、早布局、早行动,全面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成立专班定期研判部署,以“互联网+就业智慧平台建设为抓手,整合校内外资源,引导毕业生积极应对新形势下招聘新变化和求职新模式新要求。

 

云上就业,实现“零跑”

 

320日,浙江大学开启首场空中双选会,共有600余家企业的近2000个职位虚位以待。

同学们只需要进入招聘会主界面,就可以浏览参会单位。大家不仅能够投递简历,还能进入企业咨询室,与校招HR开展在线互动,所有信息面向全体参会学生开放,点击聊天记录还可查看历史信息。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本科毕业生毛瑞明,由于考研结果还没出就想着找找岗位做好两手准备。“学校双选会界面清楚直观,检索方便。”毛瑞明当天通过线上平台投了五份简历后说,“在线咨询的形式,让我们对不同的企业有了一目了然的认识,能够更好匹配自己的就业目标。”

同样点赞浙大企业咨询室的,还有来自中建八局的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郜伟,当天的双选会上他们企业收到了来自浙大的120多份简历,在访谈室里与学生做了沟通了解后,下一步将结合同学们的意向,组织一对一的网络视频面试。浙江大学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云招聘较好地解决了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的需要,高效、快捷地拉近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距离,对于毕业生充分、精准、高质量就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说。

无需见面也能与用人单位实时互动,浙大智慧平台做到校园招聘不断线,就业服务不打烊,足不出户即可检索投递心仪职位。“从学校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调查中,我们捕捉到在所有求职途径中,学校就业中心网站位居前列,因此提升学校就业信息化水平势在必行。”浙江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任董世洪介绍,线上平台建设由来已久,此次疫情带来的挑战全方位检视和提升了我们的线上服务水平。

2018年以来,浙江大学自主研发的网上就业平台已完成两次迭代,实现在线招聘宣讲、岗位发布、简历投递、网上签约等系列供需对接,在云端实现手续一网通办,服务一条龙到底。没想到就业协议这么快办好,既安全又便捷。这两天,家在新疆的浙大建筑工程学院硕士生王鉴可在家中就完成了就业协议的签订。因为314日,浙江大学开通了就业协议书的电子印章功能,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后台查看和打印带专用电子印章的就业协议书。这样一来,减去了原来学生需要到院系盖章并寄送到企业的环节,实现校内流程一次都不用跑

 

一对一,用心用情用力

 

请同学们坚定信念,积极准备,学校一定全力保障和支持同学们的就业需求,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就业服务不断线这是寒假期间浙江大学向所有毕业生发的一封公开信。

董世洪说,当时就意识到了今年的就业压力,写这封信的目的是增强同学们的信心,提供更多的关心关爱。为此,学校还推出网上资源“大礼包”,通过信息精选服务,为毕业生提供宅家提升的加油站。

湖北籍未就业学生有哪些,武汉籍未就业毕业生有哪些?这些信息,浙江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掌握得一清二楚。在全面摸排、掌握底数、重点跟踪的同时,浙大建立湖北籍未就业毕业生台账,实行分类帮扶和“一人一策”动态管理。

目前,学校组织了15位咨询师建立执行团队与142位湖北籍未就业毕业生结对,一对一做好精准就业信息推荐和指导服务。

就业指导中心的杨倩,这些天最记挂的就是与她结对的9个学生,几乎隔三差五同学们都会带着自己的疑惑来向她求教。

319日,空中双选会前一天,杨倩就与结对的高分子系硕士生王思航联系,再次就简历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王思航说:没想到杨老师的关心这么细,不仅帮我明确职业兴趣,而且还将我自己没有发现的职业优势挖掘了出来。杨倩认为,每个学生的简历其实就带有他的主人的鲜明烙印。我时常鼓励同学们,要通过简历更好地展示自己,是金子就应该发光。

在院级层面,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以云家访的形式摸排湖北籍未就业本科学生的毕业去向,并组建专题微信群,邀请有春招需求的企业和学生进行专项对接。我们有一位同学准备去上海就业,我们就为他介绍在沪校友,让他更好了解当地的就业市场。该院辅导员王芳官说,我们通过将精准摸排的信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帮助,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个性化服务。浙江大学的一对一精准帮扶,送政策、送指导、送信息、开启在线暖心云陪伴。

董世洪说,疫情让学生应聘模式从原有线上线下相结合转移到以线上为主,有部分学生还没有调试好应对频道,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和求职技能储备的不足。为此,一个个求职技能云课堂正在通过网络平台直播,来到毕业生面前。

在浙大与宝洁公司开展的一场培训会上,面试官分享了求职者必学技巧和精髓,以及网上面试的应知面试技巧。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生赵东晓在参加这场培训时还与讲座嘉宾连麦互动,更加针对性的进行了求职技能沟通。她说:这样的培训克服了将来网上面试的本领恐慌,而且从HR的实战经历中,我也更明确了企业对人才的选拔标准。

 

智慧就业,海量职位精准对接

 

一个必须直面的问题是,受到经济形势阶段性变化的影响和当前疫情防控的要求,春季招聘可能呈现高峰后移、周期拉长、节奏压缩等特点。

怎么办?浙江大学主动出击拓展就业渠道,通过实施重点战略合作伙伴计划,做好就业布局。学校锚定国家战略目标,即将举办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卫生人才五校联合空中双选会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涉农板块专场招聘会。

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成为了浙大毕业生的重要人生选择,仅2019年毕业生群体,就有超过400人到西部地区就业。浙大就是要为各行各业输送人才,这是学校家国情怀、政治责任的担当,更体现了扎根铸魂的育人导向。董世洪说。

据统计,疫情期间浙江大学发布招聘信息1400余条,提供岗位4200多个,全力保障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如何让海量资讯精准抵达受众?迭代新平台,拓展新功能,丰富新服务。目前,董世洪带领团队正朝着云服务3.0方向改版。

在他的构想中,要基于此次疫情对就业的考验和需求,构建一个学生生涯成长档案,通过大数据画像,根据毕业生求职意愿和用人单位需求,实现人岗信息畅通、智能匹配和精准推送,形成职业生涯的私人订制。要应对疫情防控对就业带来的新挑战,还要做好长远的战略布局。董世洪说,在浙大,招聘会已不仅仅是为解决具体就业而设立的人才市场,而是一个综合型的人才发展通道,大一新生进校就要开始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我认为,未来的网上就业要实现全方位、交互式、无障碍的办事流程,网络平台不纯粹只是一个就业的工具,更应该赋能培才育人。董世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