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叉引领创新 国际交流培养学术

时间:2020-07-03浏览:513


化学系 黄飞鹤

在浙大工作15年,我有两点体会:学术交叉引领创新,国际交流培养学生。

学术交叉的意义有三个:第一,它可以带来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实质性突破;第二,它有利于我们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思路;第三,它有助于我们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和复合型的人才。

2005年美国《科学》杂志提出了21世纪亟待解决的25个重大科学问题,其中唯一一个与化学相关的是:如何进一步推动化学自组装向前发展?这说明化学自组装处于世界科学研究的前沿。而超分子聚合物正是化学自组装这一学术前沿和高分子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我们课题组针对超分子聚合物领域中的三个重要科学问题,基于主客体识别来构筑了一系列超分子聚合物,建立了21--7/二级铵盐和柱[5]芳烃/烷基链两种构筑超分子聚合物的主客体识别新基元。而且,我们基于主客体识别的高度选择性实现了对超分子聚合物链结构、拓扑结构、聚集态结构的控制,提供了超分子聚合物结构多层次控制的新方法。此外,基于主客体识别丰富的环境响应性构建了多种具有多重响应性的超分子聚合物,开拓了构筑多重响应性超分子聚合物的新策略。

我们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学术影响,获得一些奖项,更重要的是,我们建立起来的两种主客体识别基元已被学术同行广泛采用,已被29个国家183个课题组应用于各类超分子体系的构筑,发表346篇文章。

第二个部分想分享一下,我们是如何通过国际学术交流培养学生的。在浙大,实际上我们有非常丰富的资源来培养学生。第一,可以推荐本科生到世界著名的高校,或者知名的课题组进行交流。第二,可以带领学生到名校和名师课题组进行学术交流。第三,可以在博士生毕业之后,推荐他们到著名的课题组去做博士后。

通过这些国际学术交流形式,人才得到不断成长,目前我们已经培养了30余名博士,其中一人获得了国家优秀青年基金,一人入选了ESI高被引科学家,一人获得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两人获得了浙江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四人获得了浙江大学竺可桢奖学金,有10位学生已经担任高校的教授与研究员,他们分别在中国科大、上海交大、西安交大、中山大学等高校工作。

最后,我特别建议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积极参与学校的学科会聚研究计划,特别欢迎大家来参加天工计划。疫情期间大家可以听天工计划云讲座,疫情之后来听天工计划新物资创制邀请报告、参加天工计划新物质创制年度学术论坛,也欢迎大家来参加跟物质科学相关的学科会聚研究。